上世纪八十年代,杭州还处在“破烂”城市之中,只要一场大暴雨,大街小巷就会积水成河(见图一),大批民宅被淹,我家附近的大福清巷55号墙门就会污水四溢,多日不见消退(见图二)。现在杭城的老房子基本改造完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大大得到了改善,下再大的雨我们老百姓也不用犯愁啦。 振国 摄于1987年
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乘“玉皇山”游轮沿富春江行进,在农民欢迎的锣鼓声中上岸,走进了一个安静美丽的村子。这里竹篱茅舍,古木掩映,青砖白墙,我们在这里踩水车、坐牛车,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生活场景,而心情是十分的快乐和纯净。我也真心地为这里的农民们高兴,这些世世代代只知“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人们,思路开始变得开阔起来了!现今,农家乐已遍地开花,造福了成千上万的农家。谙子摄于1990年
2008年,因为改革开放30周年,注定要被写入史册;在不平凡的2008年,从1978年一路走来的你,肯定有话要说,有当年拍摄的老照片要向人们展示。为满足你的愿望,本报海选“30年改革开放、30个难忘瞬间”走进社区即将启动,前往你的家门口,征集你的家庭相册,倾听你的感人故事。首站将于5月13日开赴杭州老浙大社区。
弹指三十年,举国沧桑巨变。作为置身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你和你家,虽沧海一粟,但也肯定发生了大的变化。假如,你尚珍藏着昨日的泛黄照片,可以通过我们让大家欣赏;假如,你是老照片中的当事人,也可以“看图说话”,向读者述说一个个画面中的故事……本报摄影部除持续推出“30年改革开放、30个难忘瞬间”摄影专版外,还在钱报网络版·人民公摄开辟“海选浙江老照片”窗口,你可以通过本报摄影部邮箱qbsy@zjnews.com.cn和钱报网络版(qb.zjol.com.cn)积极传送老照片。
下周二即将开赴的杭州老浙大社区,眼下,当地居民正相互转告,翻箱倒柜,寻找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期望在“本报征集老照片列车”驶抵时,拿出展示。与此同时,本报也欢迎杭州其他意欲晒晒居民老照片的社区,先期进行征集,并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85310187),本报摄影部将在第一时间派员赶赴现场,倾听你照片中的故事,并通过本报,让百万读者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