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人数93.1%的瓯海区南堡小学在举行少先队主题队会。 本报资料照片
2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活跃在温州市的各个阶层,支撑着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也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成为接纳地难以回避的巨大压力。从近年的情况看,这个难题已经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我们从一组数据中,就能够看到这种重视转化的成效: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外来民工子女20万人左右,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入学率达到99.97%。
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被刷下
布吕尼裸照拍卖款义捐遭拒绝
悬赏捉拿14名打砸烧抢疑犯[图]
英国曾是个“侏罗纪公园”(图)
印度拍卖少女初夜 族群为此庆祝
贷款难 出现松动迹象
通过这个高入学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人们关注的民工子女就学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努力下,正逐渐被破解。但在这个成绩取得之后,人们的关注点自然而然转向了另外一个话题,即如何在完成“数字教育”之后,致力于提升民工子女的“素质教育”?
我市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难,采取了三种基本途径:在公立学校随班就读;在公立学校专门开设民工子女班;借助社会力量创立民办学校。前面两种方式,让民工子女享受到了“同城待遇”,“素质教育”在同一个起点上。而民办的民工子女学校,则还存在一些问题,且需要各界继续合力来帮助解决。
市政协委员程绍国认为,民工子女学校的民办特点,带来了专用教室、教学设施设备的陈旧与欠缺;教师待遇不高以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职称评定等得不到落实,造成师资配备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政策对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和成长有一定束缚等。而所有这些基础条件的缺失,很难使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享受到“同城待遇”。
从“量”的拥有到“质”的提高,是一个正常转化的过程,市人大代表、瓯海区教育局学生科科长周秀文也这样认为。她说,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不言而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她告诉记者,瓯海区民工子女的拥有量在全市排名第一,从该区创建我市第一所民工子女学校——汇昌学校开始,其初衷就是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在该区已经得到化解,全区3万多外来民工子女,都能实现就近上学,但教育质量的良莠不齐却依然存在。她以为,只要各界协力,通过渐进方式,应该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将民办师资力量的培育纳入到属地统筹,通过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和完善保险、职称评定来稳定教师队伍;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尽可能给民办学校一定倾斜,按学生人数,为民办学校配置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挖掘公立学校的可利用资源,让公立学校尽可能多地接纳民工子女。周秀文说,瓯海总数3万多名就学的民工子女中,还有5000多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这些学生在不可能由公立学校完全消化的情况下,让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及时提升,就迫在眉睫。
“数字教育”是保证民工子女有书读的前提,而我市的长远目标,却不会、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于这个层面。从单一“数字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却是今后的基本追求。
民工子女是未来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靠今天投入来提升他们的素质,其实就是对我们明天的负责! (陆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