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块热土,特别是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打工一族。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为舟山城市发展贡献“光”和“热”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该如何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和服务,让这些新居民在舟山安心生产、舒适生活呢?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
据了解,目前在我市务工经商及无业闲散的流动人口已达23万余人。近三年,外来人口的年平均增幅达28.1%。全市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约为4.3∶1,个别乡镇(街道)甚至出现了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倒挂”现象。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带来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政协委员谈起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提高外来人员服务管理水平,使他们真正融入舟山,是目前摆在我市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过去对外来人口服务方面的缺失,我市现在正面临着对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压力。”李敏霞委员说,“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理念以管为主、以防范为主,有时甚至以整顿为主,较少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利益,这种防范式的管理容易将流动人口置于边缘化,流动人口自身也缺乏正当的组织形式和利益表达渠道。要将流动人口由无序变为有序,由社会负担转化为社会资源。”李敏霞建议政府要转变观念,从单纯管理型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对流动人口实行属地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一种良性“稳定效益”。
李敏霞说,政府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要把握“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抓两头”就是要对自觉服从政府管理,勤奋努力工作,对舟山作出贡献的外来人员予以奖励,对其在子女入学、就医、入户、社保、经商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此激发流动人口为“第二故乡”作贡献的热情;对违法乱纪者给予严惩,并建立对付职业流窜犯罪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从而“带动中间人群”共同进步。此外,要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公安、计生的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使流动人口管理由静态变为动态。
吴国员委员认为,要加强新居民的服务管理,不仅要建立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还要为新居民们提供各项服务,引导有序流动,营造和谐氛围。吴国员建议,在县级以上政府中设立“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办公室”或“新居民事务管理局”等机构,明确职责,开展相应工作,各级公安、劳动保障、计生、教育、卫生等涉及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需要,设立或指定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同时,要优化对新居民的服务管理,在办好外来人员子女学校的基础上,尽可能吸纳民工子女到本学区公办学校就读,建立健全以市、县(区)和乡镇(街道)为主体的三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网络,全面开放就业市场,建立外来劳动力统一就业培训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切实维护外来民工的社保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