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漫画
3 只要他出面,什么事都好办
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收了如此多的贿赂,王金良也自然少不了为这些人帮忙。王金良手中的权力渐渐成了那些行贿者为谋取私利而通关的一张“王牌”。
就拿杭某来说,2002年其公司一楼盘的规划许可证没有批下来,没有许可证,工程就不能开工,杭某便请王金良给有关单位打招呼。在王金良的直接关心下,杭某的项目得到了顺利审批。
2004年,杭某又为一项目的税收问题找王金良,这个项目的税可以交到公司注册地上虞,也可以交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绍兴市,杭某希望把税交到上虞,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上虞市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后来经王金良“打招呼”,此事顺利办成。
2004年,杭某公司的一些原股东对该公司的改制提出异议,认为杭某侵占了他们的股份,到省里去告状。后来,省里把有关信访件转至上虞市政府。杭某为此事请王金良帮忙,王金良便分别给上虞市委原书记任其良和原副市长张吉太打了招呼。
2006年,杭某的公司要申报特级资质,浙江省建设厅和建设部都已经同意他的公司去申报,但绍兴市的有关部门却没有把有关材料报上去,杭某为此又找到王金良。王金良亲自出面,为杭某的公司成功申报特级资质立下了“汗马功劳”。
纵观行贿人的行贿意图,行贿人看中的都是王金良“组织部长”的这块“金”字招牌。
上虞市原副市长张吉太有个侄子想调进建设局下属的质检站,张吉太的外甥女想进交通局,都是王金良打的招呼,就连他自己的升迁也是得依靠王金良的帮助。2002年底,绍兴市开始进行换届考察,当时张吉太任上虞市交通局局长,由于他年龄已超过45周岁,而当时浙江省委规定超过45周岁的一般不再提名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而且张吉太获得推荐的票数也不够多,但因为有王金良的极力推荐,张吉太还是当上了上虞市副市长。
在行贿者的眼中,没有王金良摆不平的事,只要请他出面打个招呼,什么事都好办。
2004年,嵊州某房地产公司老板王某在新昌搞一个房地产项目,遇上一些麻烦,曾找王金良帮忙。2005年下半年,王某和别人合伙想在内蒙古开发天然气,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问王金良认不认识有关系的人,王金良十分热心地为王某搭成了“桥”。
2005年,浙江某建筑集团公司要报批一个园林工程的资质,但被有关部门“卡”住了,该集团董事长王某曾找王金良帮忙。王某的公司开户在绍兴市某信用联社,为了其融资的方便,王金良出面,为王某建立起了“用得着”的人际关系。
4 迟来的忏悔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县委书记,从一名党培育多年的国家干部到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使王金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在看守所内,王金良写下了5000多字的《我对犯罪行为的思想认识》,他用了五个“非常对不起”来表达自己的忏悔心情:“我非常对不起组织对我多年的培养;非常对不起关心帮助教育过我的领导和同事;非常对不起组织工作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非常对不起开化人民;非常对不起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儿子。”
他分析自己的犯罪原因时认为:“一是自傲心理作怪,二是侥幸心理作祟,三是攀比心理作用,四是自慰心理作恶。”
办案检察官指出,除了他自己分析的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他没把家属管好,余某不但没为王金良管好家,而且还参与收受贿赂,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受贿案件如出一辙。身为领导干部的家属,余某本该是帮助丈夫廉洁从政的“廉内助”,却钱迷心窍,利令智昏,积极伙同或帮助丈夫纳贡受贿,甚至鼓动丈夫为人谋利,成为“贪内助”,结果把丈夫推向犯罪深渊。这样的教训实在值得每个党员干部的家属引以为戒!
古人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块阵地。领导干部的配偶都要当好反腐败斗争的监督员和战斗员。办案检察官分析说,当前,一些心术不正者为谋求私利,千方百计想拉拢、腐蚀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从正面进攻、外围袭击难以奏效时,便采用迂回战术,先是俘虏领导干部的家属,再由家属鼓动领导干部为他们营私舞弊。像王金良这样的人,他们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是被自己的配偶打倒的。
有人说,“贪欲是滋生罪恶的沃土”。与王金良共事的许多人怎么都无法相信,昔日曾提醒教育部下要廉洁自律的领导,自己却成了一面反面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