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14日晚上8时,在延误5小时以后,本报记者终于登上了前往成都的飞机。
在飞机上,记者了解到,70%的旅客都是返乡的四川人,他们当中有大部分都是在浙江工作。回家总是让人兴奋和期盼,而这一次踏上返乡路的脚步,却是如此沉重。
飞机上,寻亲的女孩哭红了眼
飞机上的气氛是凝重而复杂的,哭红眼睛的四川姑娘周航在乘客中很是显眼,她的表情焦急而忧虑。周航的家在都江堰,也是此次地震中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这几年都在浙江宁波做服装生意,平常家里就只剩下妈妈一个人。今年春节本打算把妈妈接到宁波生活,可一直忙忙碌碌也没能成行。现在,谁能料到……”说到这里,周航的声音再次哽咽了。
今年31岁的王强,在浙江嘉兴岳村做工程建筑。坐在记者前排座位的他从上飞机那一刻就闷声不语。当记者询问起来,他才神情沮丧地说:“我的老家就在北川禹里乡双义村。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和爷爷3个老年人。北川受灾这么严重,我担心他们凶多吉少。”在浙江绍兴打工的张凤金也是急着赶回绵阳的老家,她5岁的女儿正在绵阳的医疗救助站里接受治疗。张凤金对王强说:“我的孩子只是受了点皮外伤,你的家人肯定不会有事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活着。”“从5月12日到现在,两天来我几乎没办法合眼休息,在脑子里把各种结果都想了一个遍。但我心里始终怀着一线希望,觉得他们还活着,一直在等着我回家!”王强说。
到达成都双流机场时,已近凌晨一点,所有人行色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家离他们已不再遥远,但谁又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呢?
成都一夜经历两次余震
从机场出来,等待自己的随行行李,已经是接近凌晨两点。记者在双流机场了解到,旅客的行李之所以要等待半个小时以上,是因为要首先保证从全国各地发往四川灾区的救灾物资。所以,从外地到成都的民用航空飞机晚点的现象,恐怕在好一段时间都会如此。
但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是飞机延误还是等候行李,旅客们都十分配合,秩序井然。他们中不少人还主动帮忙,将行李传送带上的帐篷支架等军用物资搬卸下来。
凌晨3时许,记者刚要昏昏入睡,突然感觉到一阵晃动的眩晕,伴随着眩晕而至的,是一阵阵恶心和惶恐。大约五六秒钟以后,这样的症状才渐渐消失了。
“余震!”这应该是一次不算太严重的余震。刚到灾区,大自然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同样的情形在大约一个小时后又发生了一次。相信在汶川、绵阳这样的重灾区域,余震的次数和级数都要高出许多,真不知道劫后余生的人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的一个个夜晚。
就这样迷迷糊糊大概躺了1个小时,4点半叫醒的闹钟也在寂静的夜中响了起来。
浙商速度:8小时捐了1700万
5月15日凌晨5点,记者跟随四川省浙江商会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准备从成都出发。
“救急!就是要第一时间将急需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四川浙江商会秘书长刘良绪和同事徐茜一边指挥着10部大卡车的货运装运,一边对记者说。“14日上午10点,我们商会紧急召开了会议,准备安排购买灾民急需的食品、药品,以及饮用水和帐篷。”
会议结束后,商会给所有浙商会员发了短信,希望他们能对四川灾区人民伸出援手。“我们没想到的是,仅仅从下午2点到深夜10点,会员所捐赠的现金及物品就达到了1700万。”
刘良绪说:“也就是短短8个小时,这也许就是浙商的速度。”
沿途救灾车辆川流不息
凌晨的成都,寂静而安详,似乎感觉不到就在前两天,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深重的灾难。但地震的余波,仍处处可以看到。马路两旁,不时能看到人们支起的帐篷。在室外搭建的帐篷里睡觉、生活,也成为目前不少四川市民避险自救的一个方式。一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不少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匆匆而过。
出了成都,离震中越近,地震留下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车辆行进到德阳时,高速路上出现了深深的裂纹,沿路的房屋不是失去了屋顶,就是墙体已经歪斜。
从德阳再往前行,就到了绵阳地区的江油市,这里也是重灾区之一,在江油夜视丽反光材料有限公司里,我们见到了浙商陈正平。他告诉记者:“公司的厂房现在全部用作安排丢失家园的灾民,现在是非常时期,将厂房贡献出来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