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是党委政府服务民生的基础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民情档案,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记载的信息非常详细,涉及农户民生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民情档案已成为机关掌握社情民意的"温度计"、动态服务民生的"电子眼"、破解基层难题的"好处方"、检验干部工作的"千分尺"、领导实施决策的"风向标"。
近年来,我省一些县市将建立民情档案制度作为机关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的主要抓手。东阳市在浙江全省率先建立了民情档案制度,《民情档案》采用日记本的形式,由东阳市委组织部统一印制发放给全市1460余名乡镇干部,为20余万农户建立民情档案,以此为依据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80多个。档案工作同步甚至超前介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成了机关服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很好抓手,彰显了档案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反映了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外延更宽广、内涵更丰富。
10月下旬,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研究档案工作创业创新,我们对全省开展民情档案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对磐安县高二乡进行了实地调查,写出了《高二乡民情档案调查--档案工作成为党委政府转变作风、服务民生的主要抓手》的调查报告,《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等报刊予以刊登。王立忠局长充分予以肯定,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进这项工作的措施及建议,推动民生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各地建立的纸质民情档案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一些地方有意建立民情档案信息系统,但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为此,我们与王原、林伟宏等同志合作,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开发了以省级为平台的"民情档案信息系统"。11月中旬,我们在高二乡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一些县乡进行试运行。
"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是循着十七大提出的"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条主线,着眼服务民生、服务决策,力争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使机关能够主动、实时、随地、全面地掌握社情民意。
一、主动:机关获取民情由"下往上"转为"上向下"
以往机关获取社情民意大多是被动式的,往住是通过市长热线电话、群众信访上访等渠道被动获得,群众的声音很难及时听到。建立民情档案制度,作为机关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主动向下了解社情民意,转变了机关作风,干部身上有了"硬任务",不仅使"身子沉下去,情况能摸准",更能使机关"决策有依据,发展有方向"。党委政府能够主动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掌握群众疾苦,主动体察群众冷暖,及时理顺群众情绪,破解群众矛盾和困难。庆元县2005年推行民情档案制度,当年500余名乡镇干部为300多个行政村、3万余农户建立了民情档案,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75个,办实事526件。截至今年,仙居县20个乡镇、街道全部推行民情档案制度,800多名驻村干部为14万农户建立了民情档案,并根据民情档案反映的情况,先后解决1100余个实际问题。
二、实时:机关采集民情由"垂直式"转向"扁平式"
以往机关了解社情民意,通常是逐个部门逐级了解,块块上的信息资源综合整合相对较难,时效性、准确性相对较差。运用"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可以对最基础的民情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每位驻村联户干部将所有民情档案信息录入电脑,并根据农户情况的变动,随时做好民情档案信息的维护和变更,使机关在第一时间对域内社情民意实现同步掌握、全域掌握、动态掌握。民情档案非常详细,有反映农村户数、人口数、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干部队伍状况等基本情况的村情档案,有反映村民个人基本信息、农户家庭生产生活信息、参加社保医保的户情档案,有反映村情民情变化、服务民生工作落实情况等动态档案,有记载驻村联户干部下村日期、走访农户情况、处理矛盾纠纷的工作档案,有执行计划生育情况的计生档案。仙居县田市镇岩塔头村村支书吴汝贵这样评价民情档案:"以前群众冷暖群众知,干部不知。现在就如同有了个温度计,天冷天热,干部先知。"
三、随地:机关体察民情由"会议桌"转到"互联网"
会议多、文件多、统计报表多,是机关工作的客观存在。了解社情民意,"开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有了"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在任何地方,干部只要身边有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制约,随时随地了解社情民意。磐安县高二乡党委书记孔德东说:"建立民情档案制度为干部联系群众建立了载体,可以及时掌握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为乡党委、政府科学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现在有信息系统就更方便了,我在外地时,每天都要上几次网看看乡里的民情档案。"
民情档案信息属党政机关内部共享的信息资源,为了确保这些信息安全保密,"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实施分类分级、分网配置管理。即:区分个人隐私、不宜公开、内部掌握等类别,设定秘密、内部、共享等管理级别;根据管理级别,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并视管理类别、级别和权限,将民情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在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上,确保这类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和保密有效。
四、全面:机关掌握民情由"点对点"转成"点对面"
过去机关干部了解民情民意,通常是"点对点"的了解,走一户算一户。磐安县高二乡乡长马诗凯在乡镇工作了20多年,他说:"以往,即使腿跑断了,要掌握全乡每家每人的情况也是不可能的,有了'系统',实现了'点对面',掌握社情民意能够实时准确。""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域内民情档案资源实现了全员全情、全域互联。系统以乡镇以上政府为基本建设单元,域内所有人员的民情信息全部上网,及时采集、补充,归纳、梳理,上报、反馈,在此基础上,实现县市区以上政府的互联互通,建成一个大型的长期使用的具有综合性、多功能、多用途的民情信息资源快速反应网络。一旦省级平台的"民情档案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只要登录www.mqda.com.cn,有授予的管理权限,机关就能够快速查阅全省范围任何一户家庭和成员的民情档案资料,能够"轻松上网访农户",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域内社情民意。有了这些实时鲜活的民情档案,不仅使机关实现了"鼠标轻点触,民情尽掌握",更使得档案工作前瞻性得到极大提升,档案能够更加"活"起来。
"民情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信息资源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需要领导重视,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共建共享这项基础性、战略性的惠民工程。档案部门应从政治的高度,信息资源建设的高度积极介入民情档案工作,使各级档案馆有更多的广大群众所需,能够服务民生、建设民主、保障民安的信息资源,既要为群众"开门诊"、"搞巡诊",还要善于给群众"办急诊",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沈伟光:省档案局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书记,李京:省档案局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