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中央涂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收到社会捐赠的课外书。郑之越 摄
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教室显得有些简陋。 郑之越 摄
温州网讯 数百名学生挤在一幢矮小的民房里,朝夕相伴的桌椅破旧不堪,这是龙湾区未经审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真实写照。前不久,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前往龙湾区视察时,发现当地有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散在26个非法办学点上学,学生没有活动场所,办学点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
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第一名”被刷下
布吕尼裸照拍卖款义捐遭拒绝
悬赏捉拿14名打砸烧抢疑犯[图]
英国曾是个“侏罗纪公园”(图)
印度拍卖少女初夜 族群为此庆祝
贷款难 出现松动迹象
据教育部门统计,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目前正以每年近2万人的速度递增,给现有的教育容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创造条件,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在温州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今年4月,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视察龙湾区未经审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发现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市政协委员呼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无忧。
一民房挤满500余学生
“修德苦学、登攀成才”,外墙剥落的灰白墙壁上,这八个大字告诉来者,这幢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民房其实是所学校。这个名为“龙湾区滨海蓝田希望学校”的非法办学点,5层所谓的教学楼里共挤着500多名学生,学前班、小学、初中,一个年级大多只有一个班级。
进入教学楼,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黑漆漆的楼道,让人眼睛一时无法适应。因为雨天的关系,楼梯有些湿滑,局促的楼道,两个成年人并排行走很难转身。
教室由一个个小房间打通,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尽可能多的旧桌椅,坐在前排的学生离黑板近得可怜。紧挨教室门口的厕所,其实就是一个没有灯光的小房间,在地砖上开出一排口子,一扇没法上锁的门,歪歪斜斜地挡在厕所门口,臭气从门缝中钻出,飘进楼道。楼道紧挨着厨房,这是一个没有消毒柜的毛胚房间,木头圆桌上堆放着餐具和蔬菜。在这段不足十步的距离内,所有吃喝拉撒的场所紧紧挨在一起。很难想象,孩子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
校长说,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他们一旦变换工作场所,子女往往会随之迁徙,在新住处附近另找办学点上学,所以学校里的学生人数,从来都是不固定的。
学生教材五花八门
“这些办学点为什么都没有初三班级?”走访了多所未经审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后,细心的市政协委员心里打了个问号。老师们解释,按照规定,初三学生即使在温州的学校读书,由于户籍的原因,他们今后参加考试必须得回老家。因此,为了顺利应考,初三学生大都回老家插班学习。
这种无奈的现实,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表示难以接受。“我当然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如果不能在温州参加高考,就只能早点让他回老家上学,就算学校条件差些,也不能因为教材不同的关系耽误了学业。”一位来温工作近十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是说。
由于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这些非法办学点的教材显得五花八门。在龙湾区沙城镇沙城博爱民工子弟学校,一至四年级选用人教版的教材,五年级以上则选用湖北省的教材。该校负责人解释,学生以湖北省来温务工人员子女居多,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常常是“过了年就不回温州了”,给他们选用湖北省的教材,这样学生们如果在上小学途中回了老家,就可以随时跟得上当地的进度。一至四年级之所以采用人教版的教材,是因为当年湖北省也改用了这种教材,所以该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是“跟着湖北省的脚步走”。
相对于小学来说,该校初中部的学生人数比较少。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是因为学生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基本上可以自我照顾,家长更愿意在这个时候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因为在非法办学点上学,一年要交好几百元学费,回到老家则可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老人活动中心成办学点
目前,龙湾区经审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有12所,学生达8000多名。尽管如此,该区仍有8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分散在7个镇(街道)26个非法办学点上学。大多数的学校租办在旧厂房、民房、老人活动中心、祠堂等场所。
面积小,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学设施以及消防设施,人员密度高,这是非法办学点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些场所很少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厨房没有基本的消毒、保洁设施,更谈不上配备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教师,而且教师队伍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现代教育理念离这些办学点相去甚远。
龙湾区这些条件极差的办学点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该区有关负责人解释,近几年龙湾区随着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涌入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却没有一所学校,这给当地的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同时,龙湾区的建区时间不长,经过区域调整变化后,现有的公办学校只有30多所小学、10多所初中学校,而且学校规模都不大,缺乏扩展空间,因此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需求。此外,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教育资源短缺急需解决
近两年,龙湾区加大对非法办学点的整治力度,去年共取缔了7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教学问题的非法办学点,今年取缔了3处非法办学点。然而,这些非法办学点被取缔后,仍存在死灰复燃的现象。
目前,全市共有近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32所民办学校就读。事实上,即使是已经审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无论在发展规划、经济保障或师资建设方面,都与公办学校存在很大差距。我市个别地区甚至舍不得创造条件,开放所有学校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结构复杂的流动人员,有关部门难以把握其行踪,非法办学点又难以监管,种种原因造成了如今令人担忧的局面。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当前急需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克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现象。 2005年,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仅15.88万人,2006年达到18.90万人,2007年上升到20.46万人,这些还不包括在非法办学点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人数,正以每年近2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如果按照常规标准,以每所学校24个班级、每个班级50人计算,相当于全市每年需要为此新增近17所学校400个班级,我市现有的教育容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疏堵结合缓解就学难题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现状,有市政协委员认为“存在就是合理”,非法办学点难以取缔,说明外来人员有这个需求,所以应该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一些委员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就学应该受到尊重。有能力的企业,应该在大量吸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同时,为他们的子女就学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可以考虑由各大企业共建一个专用的教育基金。还有一些委员认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应该实行教师准入制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公办学校中的退休教师也可以加入这支教育队伍,缓解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目前,龙湾区已采取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办法,尽量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难题。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实行同城待遇。龙湾区在公办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区在校小学生总数的47.45%,在公办学校就读初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区在校初中生总数的19.88%。
今年上半年,龙湾区政府计划在该区的海滨二小、海滨三小搭建简易教室,计划招收24个班级,吸纳1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时,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学校建成后,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就读。该区还计划在海滨等地新建2所学校,计划招收48个班级的学生。
据悉,市委市政府已把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责任制来抓。市教育部门表示,将在农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补助经费,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公办学校和教育部门举办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行补贴。在学额有空余的情况下,任何学校都不得拒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部门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记者 倪传芬
影视娱乐频道记者
俞春江 翁逻沿 卢胜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