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防疫队使用专用消杀车在灾区喷洒消毒药。 据新华社
昨天上午,四川省武平县南坝镇,来自浙江省的疾病控制人员,在地震废墟上喷洒消毒药水,预防病毒和疾病的流行。
本报记者 徐斌 摄
第四军医大学的医生(左一)在北川县陈家坝营地为抢险回来的战士消毒杀菌。 据新华社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
上方是危岩四耸的滑坡山体,脚旁是陡峭滑溜的山间小道,下边是奔流湍急的滚滚洪水……冒着这样的生命危险,昨天上午9时50分,浙江卫生应急突击队10名疾控专家在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平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从四川平武县南坝镇徒步突击进入重灾区石坎。驻扎指挥的平武县副县长王继辉在意外惊喜之余,紧紧握住了张平的手:“真想不到,深山孤村竟‘飞’来浙江的白衣天使”。
应急突击队冒死进石坎
早上9点20分,一听到已有部队开辟出前往石坎的临时小道,张平当即决定组建10人应急突击队。他告诉记者,此前石坎办事处所辖7个村虽有一些伤员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出来过,但还没有疾控人员进入过,必须想尽办法派人进去。
原本从南坝坐车,走105省道仅需10来分钟就可赶到石坎。可如今,六七米宽的省道,要不被陡然挤成落差四五米的断壁,要不一整段路被泥石流淹埋,要不塌坍了大半路面。应急突击队只能沿着从泥石流下开辟出的河边山间羊肠小道前行,昨晚刚下过大雨,路途显然更不安宁。
我虽曾从事过地质工作,还戴着安全帽,却仍被沿途的险情吓得心惊胆颤。突击队队员却个个已经“习惯”了,互相冷静地提醒着、扶携着前往。来自省疾控中心的王浩指了指远处滚石引起浓浓“烟雾”提醒我:“那里更危险”。
一同前往的绵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光贵说:“我从医30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富有爱心和敬业精神的医务人员。他们来自富裕的浙江,却这么勇敢,这么不畏艰险”。
“是灾区人民使我们更有勇气。”路上,我们遇到一个冒险回到比石坎更远的水坝乡寻找老伴的75岁老人郭新立。一个突击队员给他一瓶矿泉水,老人主动给我们带路:“这里地形我更熟”。老郭两个媳妇、两个孙子和两个重孙已不幸遇难,“如果发生疫病,活着的人也不安全。我们真的很感激你们能冒险赶来。”
防疫工作落实到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抵达石坎。多日来一直在这里指挥救灾的平武县副县长王继辉正焦急万分。他介绍说,战士们已在石坎找到160多具遇难者的遗体,但因为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还有不少遇难者无法挖出。现在距离地震发生已近10天,很多死去的家禽已高度腐烂,他们非常担心这里随时可能发生疫情。但石坎缺少专业医务人员,没有相关消毒器具与药品。“真想不到,浙江的救援队竟会主动冒着天险来雪中送炭”。
一般情况下,疾控人员的很多工作是看不到显露的危险,但在这里却截然不同。到处都是断墙残瓦,铁钉、玻璃屑等尖锐物四处散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刺破皮肤,外在和隐藏的安全危胁同样严峻。疾控专家除了要非常小心地避开这些危险物品,还要爬上钢筋水泥块倒塌散乱的废墟,走进两侧房屋随时有可能再次塌倒的街道,确保把消毒药水和药粉一一喷洒到位。正带着一家老人外撤的张兴军感激地说:“有了你们,我们今后重建家园就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石坎的幸存群众已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往外撒离,疾控专家对这些临时生活点、取水点、食堂等都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并对驻扎在此抢险救灾的某部官兵集中进行了防疫知识培训,并告诉官兵们如何防范一些灾后常见的疾病,临行前还把携带的防疫器具和剩余的消毒药品悉数留给了部队官兵。营长詹吉安在疾控专家的建议下,也立即安排把地势较低的部队临时食堂搬到更符合防疫需要的高处。他说:“防疫与抢险救灾同样重要,浙江疾控人员无微不至的专业工作,同样也是我们官兵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张平告诉记者,距离石坎还有三四个小时行程的水观乡,目前尚有千余群众没有撤离。如果任务需要,随时将继续组成突击队前往执行防疫任务,努力协助当地政府将防疫工作落实到村。
傍晚走出石坎,早上曾经过的、五十多米宽的石坎河上,由两三根窄长木条架设的简易木桥,早已被迅速上涨的洪水冲走。我们只好在更危险的泥石流下另辟小径。路上刚好遇到寻不到老伴赶回南坝的老郭,突击队员二话不说抢着背起了他从倒塌老屋里找出来的棉被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