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青川:劫后青川,让我仔细看看你
2008年05月24日 08:12: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记者青川印象
在青川竹园乡公路旁的小麦地里,读初一的小女孩王瑶,正用自己一双小手,攥着镰刀,帮父母收割成熟的小麦。父亲王泉平说:“我们家在地震的时候,房子全都塌了,现在全家都住在公路旁的帐篷里。眼看着家里一亩小麦都熟了,能收一点就收一点。”
在竹园乡原来的集市上,刚刚从地震噩梦中醒来的人们,又摆出了各种蔬菜、水果摊。尽管身后那些破碎的房屋还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但劫后的青川正在慢慢恢复生机。
青川县城内,没有太多倒塌的房屋,不过许多房子经历地震之后被列入拆除的危房行列,墙上刷着大大的“拆”字。大型的机械,已经在县政府院子里,开始了拆除的工作。
就在离县城只有2公里的白井坝,路口一个由集装箱改造的小小“房间”,门口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有邮件信息。原来,这是青川邮政局的灾后临时办公点。邮政局局长李茂泉说:“我们许多职工,地震后自己的家里东西还没搬出来,就集中起来抢运邮件了。从14日开始,我们就恢复了县城的送报,现在已经恢复了6个乡镇的邮件处理。”
“现在我们只能用捐助的9个集装箱来恢复工作。”当听说我省第一批救灾帐篷已经发放,随后将会有大量活动板房运抵,李茂泉说,“能不能专门给我们邮政一批,用来恢复生产?”
位于白井坝的两个大型仓库,是青川县的救灾物资接受和发放点。解放军官兵们正在协助搬运各种物资,门口摆放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块由当地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监督组”的牌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让这些救灾物资,能够保证每一件都送到灾民手中。”
在仓库里,记者找到了许多浙江湖州、上虞、临海、温州等各地送来的救灾物资,“浙江已经送来许多批物资了,我们接到上级的通知,很快还会有更多的物资会送来。”工作人员说。
昨天下午两点,在离广元市青川县城约2公里的白井坝,在赶来救灾的解放军官兵营地旁边,支着无数顶崭新的蓝色救灾帐篷。在等待盼望了10多天后,青川的同胞们终于盼来了临时的家。
18岁的男孩何文嘉,高高的个子,皮肤白净,坐在帐篷里,吃着刚冲泡好的方便面。帐篷里,他和妈妈用碎砖块铺了半间地面,放了两张床垫,角落里摆满了各种方便食品。母亲赵小蓉,蹲在帐篷外,用砖块砌起了一个简易的小灶,正生火烧水。
“一个小时前,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我们刚刚搭好了帐篷。”何文嘉告诉记者。帐篷的角落里印着的文字显示,它们来自湖州。这也是前天夜里,刚刚运抵青川的来自我省第一批4063顶救灾帐篷。
地震后,赵小蓉带着儿子,就在路边用彩条布,和捡来的废木板,搭起了窝棚。她的小腿上还到处布满淤青和擦伤,“搭窝棚的时候摔的,一个女人,没啥子力气。”
前天晚上,当得知一批救灾帐篷运到青川后,赵小蓉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发放点等着。在大家的关照下,母子俩领到了一顶帐篷,“终于能住上帐篷了,我们把领来的帐篷放在窝棚里,差不多一夜没睡,商量着要怎么布置。”
昨天清晨,天还才蒙蒙亮,母子俩就搭着别人的摩托车,把仅有的家当,全带到了白井坝这块空地上。“可是我们看着这帐篷,又傻眼了,别提不知道该怎么搭,光那些铁杆杆,我们俩就拿不动。”赵小蓉说。很快,附近的解放军官兵来了,帮助灾民们挖好了排水渠,一一搭建好了帐篷。“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下午1点,战士们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回营地了。”
布置好“新家”的母子俩,又领来了大米、灰面,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尽管帐篷里面很闷热,但比原来那个窝棚干净、舒服多了。
赵小蓉说,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在母子俩帐篷的周围,已经整整齐齐地竖起了帐篷,里面摆放好了灾民们的起居用品。往来的水泥路上,还有更多的人,正急急忙忙的用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推送着自己的床、衣物,带着希望赶来这里,来寻找自己的新“家”。
记者 胡轶笛 郑巍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