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网络已成为人类发展史中值得一记的里程碑。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说过,网络,让世界变平。
世界是平的,网络的出现让所有的人站在了同一高度。
它在第一时间汇聚了人气
舟山论坛(bbs.zhoushan.cn),这个隶属舟山网(www.zhoushan.cn)的本地论坛,正受到更多的舟山人的关注。而今舟山论坛共有六大版块,三十多个栏目,它正汇聚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凝聚了众多网友的智慧与独特见解。每一个话题在网络上发表后,或小起涟漪,或引爆超人气。
这个平台,给了舟山网友畅所欲言的机会,也是网友让这个平台勃发生机。舟山网的二十余名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心血。
5·12地震发生的那个时刻,14:28,守在电脑边上的网友们获得了信息,“地震了!”汶川地震和以此引起的余震被更多周边城市的人们所感应到。网友们用QQ群等聊天工具,以及在论坛上发帖的形式,寻找着各地有震感的网友们确认。
与此同时,舟山论坛上关于地震的帖子也越来越多。是下意识,也是一种心灵感应,舟山网的同仁们,顿时都有了要在舟山网上做一些什么的想法。
“抗震救灾”的专题在舟山网几位技术成员的快马加鞭之下,于第二天上午出现在舟山网首页。与此同时,“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栏目也出现在论坛首页。栏目开设以后,帖子的数量一时间成倍增长,头一天的帖子就达到了2页,所有关于祝福的,疑问的,新闻的,感受的……跟地震有关的话题,出现在栏目中。网友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帖子、用自己的爱心,将舟山人的爱心张扬到极致。这些帖子,凝结着舟山网友的关切,凝聚了超人气,之后也成就了舟山晚报几个版面的网文内容,用文字托起了舟山人的爱心与品格。
今年初,舟山日报社领导下决心实现“报网互动”,并将舟山晚报作为“报网互动”的突破口,正是看到了舟山网体现的巨大力量。
它在舟山论坛上的体现为,新增一块辖区“晚报三楼”,并分设几小块栏目,分别为“我在现场”、“住在舟山”、“情感倾诉”、“吃在舟山”等四块栏目,版主是舟山晚报的一些记者,旨在促进晚报与民众之间的直接交流,真正做到报网互动。
新栏目增加后,立刻凸现效果。日复一日,这些栏目出现越来越多的主帖与跟帖,网友们借助自己的彩信手机和数码照相机,将周遭的所见所闻,于第一时间带到论坛。将更多爆料,以文字的形式,写到论坛上。众多网友的参与,这些个栏目因此而高潮迭起,有了更多的线索。在这个网络平台前,舟山晚报的记者和编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舟山晚报的题材因而更加鲜活。
“空心菜”,舟山论坛的铁杆网友,在记者问到如何看待舟山论坛时回答,“舟山论坛有很多有思想有见解的网友,汇聚了许多一定年龄层次和有阅历积淀的网友,而它和舟山晚报的互动也让网友们的参与更加积极。”
它是民间力量的发源地
5月18日,舟山网络义工们在定海海山公园和文化广场为5·12汶川地震灾区赈灾义演和义卖。当他们把筹得的钱数目点清,都被这个最后清点出来的金额所震惊,58072.4元,超乎了所有人之前的想像。这个匆匆而定的活动,在此以前,网络义工们都不曾想到它能有如此之大的召唤力与凝聚力。
这是在5月16日下午才在网络义工中的热心者匆匆决定的活动,确定之后,大家立刻各自分工各司其职。活动的内容在网络义工的若干个QQ群中被复制传播,之后又被网友贴到了舟山义工网站,和舟山论坛以及舟山网友之家等几个本地论坛的网络义工栏目中后,立即得到了响应。网友们在第一时间纷纷跟帖,从跟帖表示支持,到报名成为工作人员,到自荐节目……从一到十,再从十到百,这一网络的平台,顷刻间将人气汇聚。
一些网友们,网络义工也好,非网络义工也好,都因为网络论坛这个平台,被集结到一起。在现实中,他们是舟山的市民,在网络中,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舟山网友。
一直到活动当天,这个报名帖子的内容还在不断增加。当天上午,网络义工“轻轻涟漪”手中拿着的一张联系单上,已有了60余个热心报名自荐节目的网友名字。而在活动现场,一些临时加入的节目不断增加。有的网友还来不及在论坛上跟帖,便拿着自己准备的节目匆匆而来。
网友“美丽心情”,准备了自己原创的诗歌,即时在现场报名加入,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大方地上台表演节目。这一刻,网络的力量化作现场的感动,因网络而集结的网友,此时献上的是一台精彩纷呈的节目,因节目而来的,是更多的市民驻足围观。
“大家都没有想到,最后能募得这么多款,”活动最初的几个召集人都有此感慨,“而且一些市民其实在其他地方都已经捐过了,单位里、社区里……到了现场后,又捐了。”
5月19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七天,国殇日的第一天,缘于网络上的QQ群中和论坛上的关于为灾区受难的人们祈祷的愿望,网友发帖,提议手持蜡烛至海山公园。当天晚上,海山公园活动的人数达到了200人,当被拼出5·12及一颗心型的烛光在晚风中跃然闪耀之时,这一时刻被定格为汶川时间,网友们手捧莲花烛台默默祈祷。
网络的联动与社会的互动
今年2月29日,金华兰溪的吴晓明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舟山论坛上发了寻亲帖:他的妹妹吴晓丹未和家里打声招呼,就离家出走。家里只知道她有可能会来舟山这个地方,除此之外的情形均一无所知。
在论坛中,这个寻亲帖被热心的网友们一再地顶起来,网友们纷纷出谋献策,给吴晓明出了不少点子。根据吴晓明提供的妹妹的相关信息,也有网友将该寻人帖再度转发到本地的其他各大论坛,开展撒网式搜索。因为舟山论坛与本地媒体的互动性,舟山晚报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加入搜索行列,以媒体人的责任感联系公安、文化、电信等有关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四处寻找,同一时间,舟山晚报的第二版也对此事发表了消息,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在网吧上网的网友们能随时留意身边的每位网友,也有在网吧工作的网友在网吧上网登记在册的名单中帮忙寻找……“搜索引擎”被轰轰烈烈地应用到极至。
此情此景,不仅让吴晓明感动,连网友们也纷纷感慨。有位网友跟帖称,“只要报网开互动就没有问题。”
3月3日,在多头联动的作用下,吴晓明的妹妹终于找着了。在吴晓明最后表示感激的帖子上,他诚挚地写道:“谢谢舟山人,谢谢舟山的网友和本论坛的各个版主,谢谢舟山晚报的读者和电台,谢谢舟山的政府有关部门。现在,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更好地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想舟山有这么多的好心善良的人,一定会让舟山更加和谐与快乐,一定会让舟山这个千岛之城充满更多的灿烂和微笑……最后,真的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
正是因为报网互动的真正联动效应,为了更贴近网友和读者,也是为了让新闻内容的多样化,以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而今,舟山晚报推出了每周四固定版面的“网事”版,节选论坛中备受网友们热议的主题,内容均为网友们的真知灼见。
在3月14日的晚报“网事”版面中,曾引用了网友“木雨”发在舟山论坛上的一张图片,内容为一男子在广场旁的草坪上小便。网友们热议声声,还有不少网友针对该图片上的内急现象提出了解决办法。网友们一条条跟帖,建议以后再遭遇此类情形时,可去周边的一些公共场所免费如厕,如就在广场边上的电影院、KFC、舟山剧院等地方。类似于这样报网互动的引用,既点到为止地批评了随地便溺的行为,又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文化广场周边解决内急的办法,被网友和读者们连声称道。
关于“芙蓉洲路还是不是步行街”的讨论,在网友wangxiaoyu发起主帖后,也曾引起网友们的关注。4月17日的“网事”版中,网友wangx-iaoyu在主帖中说着自己在芙蓉洲路的切身体会,“私家车、摩托车横来直去……一边的自行车还停了三排……最烦的还是车的喇叭乱叫……”网友们也因此感慨良多,“比起总府路,芙蓉洲路就显得脏乱了很多”,“这不仅仅是个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城市的形象等问题……大家也要自觉遵守规定,积极参与管理。”
不少网友的热议,已经通过网络的力量,在和舟山晚报的互动中见诸报端,被更多的人所关注。或许,它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而得到彻底解决。
鼠标很小,网聚的力量却很大,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