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心理咨询中心和市红十字会联合建立的博爱心理工作室了解到,连日来,有不少高考考生家长来咨询和求助,主要反映孩子烦躁焦虑,睡眠不好,心理压力大等问题。离高考已不到10天,在这个时候,本报想对考生和家长们说:别紧张,让心悄悄静下来,迈进阳光灿烂的六月。
考生篇
期望值要“瘦身”
5月8日,一位母亲到心理工作室,她说,高考一天天临近,女儿紧张得不知做什么好,干脆就什么书都不看了,不上网,也不出去走,常坐在沙发上发呆。“妈,我紧张,要不我们去旅游吧?”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母亲说。现在这时候,能去旅游吗?母亲和父亲商量,想来想去觉得不妥当,没同意。女儿没说什么,可是比之前更加不愿说话了。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从心理上分析,这是种回避的表现。一边是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认定非得考上好学校不可,一边又非常害怕考不好,导致了心理负担过重。”博爱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谢文说,这名考生后来做了认知治疗,缓解心情,已有了好转。
这里的认知治疗,是指帮助考生重新认识考试,重新建立对考试的认知,重新界定自己的期望。谢文说,从咨询的情况看,大多考生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怕自己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或没有好的前途,压力过重。对这类考生来说,应对自己的期望值进行“瘦身”,轻装上阵。不要错误地将家庭的期望、自己的前途全都“押”在高考上,应保持情绪稳定。
生活细节要注意
除了打造“合身”的期望值,谢文还给考生们提出了4点建议。
一是不要将自己的紧张 “扩大化”,人一到应急状态,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毕竟高考是人生的大事,有些紧张是难免的,每个考生都会紧张,很正常。考前的一段时间,考生若外出旅游,也并非不可,不过要选择时间在一两天的短线游,且地点要安静,不要去喧嚣浮华的大城市。若在复习的过程中,效率下降了,倒不如出去散散步,考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二是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搭配,明显比平时吃太好或者吃太饱,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并且,要注意预防感冒、腹泻、外伤等疾病。
三是调整生物钟,不要“开夜车”,尽量配合高考的考试时间,使一天的精力在考试时间里刚好处最佳状态。
四是学会自我激励,强化自信心,比如“别人行,我也能行”,来积极地暗示自己,提高自信往往可以激发潜力。
家长篇
千万别比考生还“焦虑”
“有的考生没有焦虑,家长却已经很焦虑了。”博爱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金蓉告诉记者,考生还没到高考,有的家长就“如临大敌”了,有的虽然在语言上没有表现,可是在行动上却已表现出焦虑,比如在家不敢发出一点的声音,不敢看电视,不敢开电脑上网,不敢高声说话,对孩子过度关注,或者在无意中讨论别人的孩子在模拟考中又考了几分……家长比考生更焦虑,结果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家长应给考生像平日一样温馨的家,“保持原状”就好,这种亲情式的减压方式,有非常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