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0日讯
九天,如白驹过隙。但对于浙江交通架桥突击队的勇士来说,却是生命中难忘的驻留。九天,他们辗转1000多公里,顶着一次又一次余震,架起了3座战备钢桥;九天,他们风餐露宿,幕天席地,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战斗的激情;九天,他们不顾伤痛,勇往直前,把爱撒向四川,在灾区建起了浙川同心桥。
露营扎寨不碰百姓一草一木
5月27日,省公路局养护处处长办公室里,侯立国一脸掩饰不住的疲惫。
在灾区的七天里,别人吃饼干、吃水果,侯立国只能吃咸的饼干,喝水补充体力。事后很多人才知道,原来这位57岁的搭桥修路人,一直忍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不适症状。
“依靠自己、保障自己”是侯立国这次出征时对队员们的要求。在物质和当地供给及其缺乏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才能打响这场战役。而在9天的抗灾生活中,他也不忽视细节:露营扎寨不允许碰百姓一草一木,搬家时必须清理完所有垃圾。戴建锋说,他的先锋表率作用鼓舞了很多人。
主动守夜每天凌晨3点起床
12名杭州架桥突击队员会同省公路局、台州公路处的其他20名专家、技术人员一起,于17日踏上了飞往四川灾区的征程。
“有地震!”有人在喊,这是队员们到了广元安营后第一次感受到较大的余震,大家迅速从帐篷里探出头来,发现没事,又都倒头睡了。
或许是由于对环境的敏感,或许是担心有更大的余震,躺在帐篷里的金洪始终无法入眠,后来他索性爬了起来,替队员们守候一份安全。
在抗震救灾的那段时间里,金洪每天最多睡五六个小时,少的才3个小时。每天凌晨三点多都要醒来,查看安全情况,陪值班的安全员谈谈天。现在回杭已经有几天了,金洪每天凌晨仍会惯性地醒来在家里走动一会再睡。
19日清晨,架桥突击队开始抢修广元青川县的沙洲大桥,由于场地和设备限制,总重约13吨的钢构件全部靠肩挑背扛到架桥现场,单件最重达270公斤。由于人员有限,每个人都参与到了抬结构物的行列中。金洪一边担任现场指挥,一边帮着一起扛沉重的钢构件,嗓子都喊哑,还在不停地叫喊指挥。手抬得起泡了,都没顾及。终于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两座各长6米的钢桥成功架起,封闭交通7天的桥面打通了。看着救灾物资一车车运过,金洪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再劳累都抛到九霄云外。
让我早点去架桥
江玲芳总是说,自己能有机会参与抗震救灾是一生荣幸,但是成了全队最早受伤的那个人,却给他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
5月18日,架桥队进入青川县,大家忙着整理工具、了解情况,为第二天架设沙洲桥做最后的准备。江玲芳见队员还在从车上往下卸机械,顾不上休息就上前帮忙。车上当时还有一台200多斤的发电机,江玲芳就和另外三名杭州队员抢着来抬发电机。一瞬间,四个人步子没调整好,发电机晃了一下,意想不到的伤害发生了。江玲芳一脚踩在了木制包装箱的板材上,一枚4寸铁钉一下子刺穿了他的脚掌。
送到医院后,医生在简单处理伤口后,要给江玲芳注射破伤风疫苗。注射疫苗要进行皮试,一听皮试要观察40分钟,江玲芳急了。“要40分钟啊,我不做了,大家都还在忙。”他要求医生立即给他注射疫苗。见医生不肯,他开始讨价还价。“10分钟行不?我身体好的很。”“那20分钟怎么样?我们家乡的医院都是20分钟就够了。”
医生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观察了20分钟就给他注射了疫苗。但是要求他在医院观察半小时。
“求求您,让我早点回去吧,我们是一支队伍,少一个人,他们就得多干一份工作啊!”江玲芳几乎哀求起来。
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被感动了。一位医生和江玲芳商量,把自己和医院值班医生的电话号码分别留给江玲芳和陪他前来治疗的驾驶员,告诉他们一有情况马上返回医院,这才让他们返回了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