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拐枣村搭建安置房。
29日晚,首批救灾物资在广元市朝天区卸货后,我即跟随公管处驻广元市联络组赶赴剑阁县,并于当晚7点到达,与我市援建广元过渡安置房现场指挥部会合。当晚,现场指挥部开会研究援建问题至昨日凌晨2点,我了解到,目前,根据材料到达的实际情况,指挥部正在落实人员抓紧安装,但由于点多面广,援建任务面临不少困难。
办公地点是危房
剑阁县城下寺镇沿嘉陵江河谷而建,面积不大,我市援建广元过渡安置房现场指挥部就设在镇里的剑门关宾馆内,以每天120元的价格租用宾馆约60平方米的员工培训室做办公场所。虽说是在宾馆,生活不愁,但由于地震影响,实际上,这个办公场所已成危房。
昨天早上,我第一次进入指挥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正前方的巨大横幅,“争分夺秒,保质保量,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几个红底白字令人热血沸腾。工作人员大多很年轻,最大的也就40出头,他们进进出出忙得很,或起草文件,或拨打电话与广元、宁波方面沟通,以至于好几分钟里我竟然没有时间自我介绍。
这反而让我有时间好好观察。我发现有三个墙脚出现明显裂缝,都从房顶倾斜而下,长达数米,缝隙宽的有两三毫米,北面天花板与墙体交接处,半厘米左右的裂缝横贯大半个房间。指挥部后勤保障组负责人林依法后来告诉我,他们租用的这间房子不是框架结构的,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为危房,“这里的办公设施更全,便于我们组织协调。我们已在宾馆外搭了两个帐篷,一旦这里有危险,我们随时搬离。”
我随后在宾馆外的空地上看到了这两顶帐篷,都是白色的,每个帐篷大约20平方米,里面摆放了两张桌子8把椅子,可以随时投入使用。
安置房正加紧搭建
昨天上午9点左右,我跟随指挥部的虞英博及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到我市在广元的第一个援建点拐枣村。这个村就在城关镇旁边,沿着108国道而建,车程也就20来分钟,是我市援建点中交通条件最好的一个。
进入拐枣村,五颜六色的帐篷绵延1000多米,其中有的是民政部门下发的救灾专用帐篷,有的是用自家的塑料布甚至床单搭就的。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仍很乐观,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自架电视天线。知道我是宁波来的后,一个村民指着不远处已经建好的安置房说:“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搬到里面去了,马上就会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
拐枣村的安置房是宁波建工集团和雅格集团承建的。建工集团的现场负责人黄林法告诉我,他们一共80人,在7天之前就到了,第一批材料过来后,他们在29日就开始了安装,“但因为下雨影响进度,第一天只装了20套。今天天晴,我们装60套不成问题。”我用力推了推装好的安置房,房子纹丝不动,非常牢固。黄林法说,房子的墙壁是夹层彩色钢板,里面是泡沫,可以保温保湿防震防台,门也按照商品房的样子装的是防盗门。
在搭好的安置房骨架上,雅格集团的张明辉正在房顶安装螺丝。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活,安置房骨架只有不到10厘米宽,他没有任何保险设施,就骑坐在钢梁上,一步一步挪换着位置。我问他害不害怕,他指了指那些帐篷,笑一笑:“害怕也得干,人家那么多人等着住呢,再说,这样干活的又不是我一个,没事的。”
在施工现场,宁波去的工人都在架房装墙,而搬运材料都是当地村民帮忙在做。正和同伴搬运三角梁的徐永富告诉我,他是隔壁修城坝村的,“我们过来帮忙快点把他们的房子建好,自己村里的也就能够快点,帮他们就是帮自己。”
合适建设场地难找
我市援建广元,第一期要在6月25日前建4000套安置房,这个数量看起来不大,但实施起来困难不小。“单是在剑阁,我们就有54个点,除了国道主干线沿线的运输方便一点外,其他地方大多在深山,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材料运进去都困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负责人周泽说,更令人头疼的是,建房子的地方难找,“我们希望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地方越大越好,最好一块场地就能建200~500套房子,这样能加快施工进度。但实际上,这样的地方很难找。”
指挥部现场管理组的徐冠明告诉我,他曾考察当地政府提供的10个建房点,结果发现10个地方加起来才能建200套房子,“如此点多面散,不仅不好管理,而且会严重影响整体进度。”为此,寻找合适足够建设场地成为指挥部最头等的大事。
材料运输也有困难。“汽车运输有三个困难,一是路途远,路况比较复杂,特别进入西汉高速后,救灾车辆多,路况比较拥堵;二是途中加油比较困难;三是救援点道路狭窄路况不好,长车体难以甚至无法进出。”市公管处货运科副科长何国军在实地考察了几天后很是担忧,“火车运输最重要的是两头过驳问题,一趟专列40节车皮可装400套安置房材料,把材料从厂家运到车站,比较费事;最关键的是到了广元后再到各援建点短驳困难很大,当地适合短驳车辆较少,同时难以找到适合集中堆放场地。”
这两个问题已经引起我市交通部门高度重视,交通局副局长张延于前天专程赶到广元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市公管处驻广元市联络组负责人孙建江表示,尽管目前援建材料运输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克服,为实现我市援建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特派记者杨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