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本文作者(中)和救援人员一起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蒲江路胡子巷一宿舍冒着余震危险了解被埋群众情况。本报记者 叶寒青 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12名记者奔赴灾区。半个多月来,他们用饱含激情的文字,记录了震后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悟,
见证了浙江人民与灾区人民的心心相印。
今天起,本报推出《本报记者亲历与见证特别报道》,以亲历一线记者的视角,回顾在这场抗震救灾中他们切身感受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他们所见证的中国人民应对重大灾害的勇敢和坚强。
浙江日报讯 灾难仍在延续,眼泪依然在流,悲恸难以抚平,但心——更加坚强!
十几天的灾区采访,我们见证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哀伤,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勇敢和刚强,见证了浙江5000万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怀和临危受命的果敢。
勇者选择无惧。这一刻,我们再次勇敢地站了出来
10万铁军如钢铁洪流,以生的勇气直面死神的威胁,你可看到其中浙江子弟兵坚定的步伐。13日凌晨接到上级部门紧急指令后,浙江200多名特警包机入川,从都江堰急行军4个半小时至汶川县漩口镇,再步行4个小时至水墨镇。头上是滚落的沙石、脚下是尖利的石块、背上是30公斤重的装备,他们以大无畏的气概为灾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
消防队员突入废墟,橘红色的衣服如生命之火跃动,你可看到其中有“浙江消防”的字样。在四川绵竹一幢倒塌的银行大楼里,经过浙江消防官兵整整8小时的营救,被埋两天三夜的聂国泉终于被成功解救。伴随着5月15日初升的太阳,聂国泉迎来了新的生命。之后,又有数个被埋于废墟中的生命在浙江消防队员的手中得以延续。
“白衣天使”奔波各救助点,为伤患者抚平身体和心灵的创伤,你可看到其中浙江医生含泪的微笑。地震发生后,先后有10余支浙江卫生援助队突入灾区,他们凭精湛的技术为伤者包扎伤口、减轻疼痛,他们用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慰藉幸存者内心的悲恸,他们以严谨的态度走村入户消杀防疫。女医生李琰琰的儿子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很责怪妈妈,因为她没有跟我告别就离开了这么多天;我又为妈妈骄傲,因为她是去灾区救治我们的同胞。
各路工程技术人员铺路架桥,为灾区打通一条条“生命通道”,你可看到其中浙江工程师矫健的身手。5月18日由我省34位骨干组成的战备钢桥突击队连续24小时长途奔袭,又经过20多个小时的彻夜奋战,终于修通了青川县沙洲镇沙洲桥,保障了灾区急需的医药等物资的运送。9天时间里,浙江交通架桥突击队辗转1000多公里,在灾区架起了3座战备钢桥。
各地志愿者深入灾区,在一线救死扶伤、搬运物资,你可看到其中浙江青年忙碌奔走的身影。浙江赴川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黄会永和同伴们徒步走进都江堰市,在废墟上冒死抢救,共拯救了2位同胞的生命,清理出5名遇难者的遗体。
在互联网上,无数的同胞在为灾区人民鼓劲、为援助人员加油,你可听到其中浙江网民坚强的声音。“让我们携手共进,顽强前行!”“化悲痛为力量,化伤心为爱心,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道义,众志成城为灾区出力,万众一心为中国加油!”
大爱照亮中国,勇者选择无惧。这一刻,浙江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再一次勇敢地站了出来。
面对灾难,我们懂得悲伤,但更学会坚强
我们曾抗击过台风的凶险,我们曾粉碎过SARS的魔爪,我们曾经历过冰雪的考验……面对灾难,我们懂得悲伤,但更学会坚强。
汶川、青川、什邡、绵竹、平武、都江堰……最惨烈的灾点,总有你们坚强的身影。
持续不断的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摇摇欲坠的危楼……最危险的地方,总有你们镇定的步伐。
难忘记你那张充满稚气、泪流满面的脸。在一片废墟的映秀镇,你忍痛掩埋好同胞的遗体,又转身加入到搬运救灾物资的行列。你是一位来自浙江安吉的年轻战士,这一刻,你的名字叫“坚强”。
难忘记和你们在青川宾馆共住的那一夜。你们认真检测后发现,虽然这家宾馆的一号楼外表受损严重,但主体承重墙受损不大,不存在马上倒塌的风险。你们成了大地震后该宾馆迎来的首批“客人”,灾民们也放心地住了进来。你们是来自浙江一家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的房屋检测专家,这一刻,你们的名字叫“勇敢”。
难忘记和你在废墟和危楼前出生入死的那一刻。5月17日,都江堰,一个生命迹象的感召如一个突然降临的命令,你迅速拿起急救箱赶到救援点。一阵余震、又一阵余震,边上的危楼摇摇欲坠,你首先想到的是把我拉出危险地带。此时,“72小时黄金时间”早已超过,但身处险境的你依然相信生命的奇迹:“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奇迹会发生的!”这一刻,你的名字叫“无惧”。
难忘记你们面对一条羊肠小道时流露出的焦虑与凝重。一个长200余米、深100余米的大断层,挡住了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5个村3000多灾民的对外通道。你们当即决定,把这条仅两米来宽的羊肠小道拓宽成灾民们的“希望大道”。你们是来自浙江的交通专家,这一刻,你们的名字叫“果断”。
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成千上万的人从浙江出发,如战士奔赴战场,不断向灾区突击。
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决不可以被打垮!我们的先贤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们的爱与勇气同行,面对天灾,并肩的我们就不是弱者。
请允许我们以无限的敬意,喊你们一声——“战友”
一个人的勇敢,带动了10个人的步伐;10个人,又带动了100个人、1000个人……你们以勇敢感召着更多勇敢的人民,也深深激励着我们在一线采访的记者。
就在浙江消防官兵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时候,萧山的李立兴也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这位民营企业的老总当即放下手中的生意,瞒着患有心脏病的七旬父母,带领民间消防队10名队员,快马加鞭赶赴四川灾区救援。在四川的近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争分夺秒,连续艰苦作战,共从坍塌的废墟中搜救出31人,并在多次余震中组织人员紧急疏散。
在都江堰至映秀“生命通道”上,我们遇见了浙江老乡——铮铮硬汉陈淦军。受大地震影响,从都江堰通往映秀镇的213国道塌方严重,其中汶川县漩口铝厂至震中映秀镇约五公里因受损严重成道路通畅瓶颈。国家领导人提出明确要求,汶川的“生命通道”务必打通!面对国家领导人的重托和灾区人民的殷殷期待,驻渝某部特务连连长陈淦军率战友一路急行军抵达抢修路段。左边,峻峭的山崖上依然有泥沙在不断地滚落;右边,浊浪滚滚的岷江面目狰狞。面对巨大的危险,陈淦军振臂高呼:“同志们,党和人民在看着我们!”数十小时的不眠不休和肩扛手抬,陈淦军这支部队和其他抢修人员并肩战斗,硬是以血肉之躯打通了这条“生命通道”。
在重灾区广元市,广元浙江温州商会会长黄道力和他的伙伴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他们的果敢和义举同样令我们动容。直到地震发生半个月后,黄道力才在记者的陪同下走进自己经营的家具城,看着裂缝深深的墙壁和一地狼藉,这个台州汉子喃喃细语:“这几年的心血全完了。”地震发生后,正在温州参加市“两会”的黄道力火速赶到“第二故乡”,召集商会骨干成立了广元浙江温州商会抗震救灾工作组,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又冒着不断余震的危险,为满载浙江援助物资的汽车带路,把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在第一时间送到灾区同胞的手中。
是你们坚强的身影吸引着我们,是你们坚定的步伐引导着我们。从都江堰到汶川、从彭州到什邡、从绵竹到北川、从平武到青川……我们一路与你们随行、一起与你们战斗,我们用我们的笔和镜头,含泪记录着你们。
和你们一样,我们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请允许我们以无限的敬意,喊你们一声——“战友”!
义无反顾、多难兴邦,这是深藏于我们民族之中的伟大力量。在这一刻,我们体会到了;在你们身上,我们体会到了。
这是一次空前的团结与镇定,这是一次民族凝聚力的惊人爆发。大灾中,我们共同挺起了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