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5月30日下午
场景:七星镇高丰村女子
舞龙队员补“龙鳞”
“太可惜了,只排练了几次,就有好几个地方破了,又要补了!”陆菊宝和队员们一边心疼地补着破损的“龙鳞”,一边谈论起来。5月30日下午,七星镇高丰村女子舞龙队队长陆菊宝找来几名队员,为队里的一条前几天排练中磨损的布龙动起了“手术”。
40多岁的陆菊宝有两个职务:嘉兴市中天门窗厂负责人和高丰村女子、男子舞龙队队长。她带领的女子舞龙队成立才两年多时间,就一举拿下了市、镇舞龙比赛的不少金奖、银奖,在当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高丰村女子舞龙队由清一色的妇女组成,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在许多人眼里,舞龙似乎是男人们做的事,而事实上,这些农村妇女对舞龙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为了参加排练,三班倒的王金娜宁可放弃睡觉时间。队员管艳琴的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才7岁,可碰到排练、演出,她从来没有二话。队员项爱英扭坏了脚,为了使排练不受影响,坚持忍痛上场……”谈到队员们的认真劲,颇有男人气慨的陆菊宝也不禁感动起来。不仅是女子舞龙队,高丰村的另外两支舞龙队也是如此。舞龙训练在水泥地上进行,几场排练下来,一条崭新的布龙往往已破得不成样子,尽管每条布龙的价格最便宜的也要千元以上,但队员们没有丝毫怨言,你几十、我一百地凑钱再买。舞龙表演基本上没有收入,而有些队员却还倒贴油钱,开车载着大家去演出、排练。
走访:民间艺人周海根
“那个时候的舞龙表演真是热闹!”每次谈到以前的庙会盛况,今年64岁的老艺人周海根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七星镇的舞龙表演,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乾隆年间,这种由庙会衍生、演变而成的艺术直到解放前还十分盛行。作为庙会的一项核心活动,舞龙表演非常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当时七星镇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都有一支甚至几支舞龙队。在庙会上,以舞龙为主的各种表演从上午持续到晚上八九点钟,观看表演的群众更是人山人海,最多时可达三四千人,除了本地村民,还吸引了周边各镇、村群众前来观看。
从儿时开始,周海根就对舞龙的各种动作十分熟悉。“龙塔是舞龙队员从下到上持龙节依次盘旋而上,看上去像一座塔。龙穿风是整条龙穿插游动,就像是龙在空中游动。而在所有动作中,要数地趟龙难度最大了,躺在地上的队员们双手舞龙,要靠腰、腿的力量从地上慢慢站起来……”说着说着,周海根激动地站起来,双手呈握棍状,双脚跑动,向记者展示起来。
走访:镇干部陶章勤
七星镇文体站站长陶章勤告诉记者,目前,七星镇共有经常参与表演的舞龙队7支,其中3支男队、4支女队,队员100多人,主要集中在博山、民丰几个村。该镇舞龙队掌握的动作多达20多种,一些传统的动作还注入了新的内涵,在形式等方面也有了创新、改进,如从单一的舞龙变为龙狮共舞、多龙组合等,“比以前好看多了!”
陶章勤介绍,这两年,为了鼓励舞龙这项传统艺术能够传承、发扬,镇里以湘湖文化节为载体,结合南湖区城乡十大文体联赛等活动,开展了舞龙大赛,并对所有参与的队伍进行奖励。同时,在请外地专家上门指导的基础上,还寻找机会,带领各队出去表演、比赛,让大家开阔了眼界,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舞龙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文体活动。全镇各村建起了一批篮球场、阅览室等,为群众参与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全镇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该镇先后被评为嘉兴市首批特色文化镇和市民间艺术之乡。
记者感言:在七星镇的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传统艺术蓬勃发展而带来的和谐,文化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黏合剂。正如集体经济薄弱村高丰村党总支书记倪卫忠所言,随着舞龙等文体活动的开展,赌博等不良现象大为减少,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高,大家劲往一处使,明年准备摘掉集体经济“穷村”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