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普陀人民迸发出强烈的爱心和同胞之情。截至5月28日,全区捐款数额达到1800万元。5月28日,普陀区召开社会各界“弘扬抗震救灾、构建新普陀人价值观”座谈会,要把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实现普陀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内在动力,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推动普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去。
组织者言:
“普陀人素来有大局观念,从以前的印度洋海啸,到春节期间的我国南方雪灾,再到这次的汶川大地震灾难,都有群众自发捐款,我们红十字会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群众的热情。”5月28日,普陀区卫生局局长助理、红十字会副会长龚青云告诉记者,该会已收到捐款1000万元,这也是该红十字会成立以来接受捐款最多的一次。
“在接受捐款过程中,我是一次又一次被感动。”龚青云说,自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就陆续有群众打电话到红十字会,询问捐款事宜。随后,红十字会特意从卫生局抽调5名工作人员接受群众捐款,但还是忙不过来。“在这次捐款中,群众自发性捐款达500余万元,最多时候捐款群众排队有10多米长。”
市民声音一:
“此次捐款中涌现出很多感人的典型和事迹,说明普陀人的素质有较大的提升。”沈家门街道居民黄廷禹告诉记者,当国家受难、同胞受灾的时刻,普陀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责任意识被唤醒。“13日一大早,教场社区83岁的乐加夫就拿着1000元到社区捐款,并附上一张希望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的字条;新街社区78岁的俞瑞仙将自己卖盆花积攒的1000元塞进了捐款箱,还有更多的捐款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让我深受感动。”
市民声音二:
“这次捐款的数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陀区经济实力的增强,说明普陀人的口袋逐渐‘鼓’起来。”普陀区发改局(统计局)统计科科长吴舟勇用一组数据说明了问题:去年普陀区地区生产总值127.43亿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近几年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2元,渔农民9713元,近些年都分别以年均13.6%、17.4%的幅度递增。
专家评议:
“勇立潮头、融和致远、崇善尚义、公道大气的普陀人文精神在此次捐款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升华。”普陀区海洋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孙和军告诉记者,庙子湖岛上高举火炬的财伯公雕像,纪念的是200年前舟山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无偿为渔船导航的活人“灯塔”;而从1752年的春日丸商船事件,桃花岛百姓不记倭寇荼毒普陀之前嫌,义无反顾救起13名日本漂流者的生命,到东极渔民勇救400余名英盟军战俘;再到近代白沙乡的船老大洪斌,冒着生命危险,在公海救起船只起火爆炸的韩国渔民,这些都体现了普陀人崇善尚义的品德。“也正由于普陀人民长期受佛教圣地观音道场的熏陶,形成了关注世间冷暖、悲天悯人的慈善情怀,才得以在此次抗震救灾捐款活动中,迸发出如此强劲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