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建工集团的安装人员正在安装安置房。程旭辉摄
戴着眼镜、右手手掌上打着纱布,背后却拉着满满一板车的建过渡安置房用的夹心钢板———忙碌在剑阁县下寺镇拐枣坝安置房建设工地上的宋文洪,昨天就这样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今年已经奔50岁的宋文洪是当地一位普通村民,由于宁波援建的安置房建设缺人手,他过来帮忙。“你们来帮我们造房子,我们出点力、帮点忙,那是份内的事。”宋文洪说。
像宋文洪这样在工地上帮忙的当地村民, “至少有四五十人。”宋文洪说。
大家都希望安置房能早一点造好、早一点把家搬进去。“帐篷里闷热啊。”昨天正午时分,记者走进搭在路旁的一顶帐篷,女主人叹道, “小孩前两天都热病了。”在拐枣坝长长的马路两旁,一边是正在安装的安置房,一边全是或者由村民自搭或者由当地政府部门下发的帐篷。进出帐篷,记者能明显地感受到温度的差异。 “我们的房子要么塌了,要么成了危房,加上不断有余震,很少有人还住在老房子里。”宋文洪告诉晚报记者。
在广元,剑阁是仅次于青川的重灾区。 “我们全县共67.5万人,有54.3万人受灾。其中6.5万户的21.3万人或者无家可归或者有家难归。全县倒塌的房屋数,达到104万间。”剑阁县委书记吴连奇告诉晚报记者, “目前除了已经投亲靠友的,还有2万多户急需安置。”
不幸中的大幸是,虽然民众财产损失惨重,但人口伤亡状况相比较于同市的青川县,还算轻微。 “全县遇难的共19人,受伤5522人,现在还有33人住在医院。另外,全县10万多中小学生,遇难的就一人。”吴连奇称。
剑阁民众无家可归、有家难归的状况,都看在宁波援建人员的眼里,并感同身受。就在宁波援建现场指挥部办公所在地,记者看到两幢相连的建筑,其转折处被地震生生地拉开了一道数厘米的口子,建筑内部更是裂缝遍布……指挥部已经在建筑外搭建了数顶帐篷,以备不时之需。
事实上,安置房的援建工作正争分夺秒。在拐枣坝工地,100多套安置房已经进入最后的电线布设、配套厨房修建阶段,另有180套安置房已经搭起骨架。这批安置房所在的地方,本是受灾群众帐篷搭建之地。在第一批安置房成型后,已经有一部分受灾群众搬进去了。
见到已经在安置房里住了一晚的曹丽蓉一家三口时,已过中午12时。曹丽蓉正在安置房门口自搭的简易厨房里弄午饭,已经读初一的儿子在旁边帮忙,她丈夫刚从工地回来———他目前在帮着修建安置房的配套厨房。 “暂时住着,以后可能会重新分配。”曹丽蓉说, “比住帐篷强多了,不漏雨、不热也没蚊子。”
“他们真是太辛苦了,下雨天也干、晚上也干。你看这大热的天,在工地里简单吃点午饭就又要干了。”曹丽蓉说,“真的要多写写咱们宁波的工人们。”
离曹丽蓉家不远的空地上,宁波建工集团的一批安装工人,正分着刚送到的饭菜。菜是冬瓜汤、麻辣豆腐,饭是白米饭,大家或蹲或站在工地上吃。
昨天傍晚6时许,当地下了场雷雨。正在广元市区安装安置房的宁波雅格轻钢活动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兵打电话给在剑阁的记者说,那边伴随着雷雨刮了阵龙卷风,一些刚开始安装、还没成型的安置房都被吹散架了, “现场来了百多名当地群众,帮着我们拼命扶住这些安置房。”
“宁波工人非常专业、非常敬业,作业速度也非常快,安置房的进度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拐枣坝工地现场,剑阁县副县长赵春学对宁波援建人员这样评价。
截至昨天,援建现场指挥部统计显示,在广元,宁波援建人员已安装完成安置房340套。同时,现在第一期1.5万套安置房(8月10日前全部建成)的选址已经全部落实, “其中,剑阁县1.1万套到1.2万套,朝天区2000套,元坝区1300套,利州区1700套。”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宁波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广元联络组组长杨胜隽说。
对于这2000套至3000套的“富余”计划,杨胜隽解释说,由于广元这边多山区,成片且又平整的安置房建设点很难找,道路运输状况也比较困难,“现在多选些址,万一其中有些地方无法建安置房,我们还是能够确保1.5万套的任务如期完成。”
宁波在广元援建的这些安置房,每套房子都安装有电灯、两个电源插座和有线电视接口,每10套配一个厨房、每50套配一个厕所。 “这些房子抗8级地震没问题。”宁波建工集团副总经理陈宝康说。 (本报记者程旭辉四川广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