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元坝区红岩小学的孩子们看到宁波的叔叔们来为他们建造临时校舍,欢呼雀跃。 (记者胡建华摄)
短短22公里的路,汽车竟走了两个小时。
昨天一大早,天鸿钢构公司的甘明芝、孙建勋带着技术人员,从剑阁县城动身到红岩镇察看安置房建造现场情况,上午9时30分到达昭化,离红岩还有22公里。
但这22公里的崎岖山路,满是卵石和泥坑,汽车像醉汉似地蹒跚前行。“这样的路,材料怎么运进去?”孙建勋忧心忡忡。
由天鸿钢构公司负责安装的安置房,分布在广元的12个乡镇和街道,红岩是其中之一。
“我们公司对援建工作非常重视,一接到任务就抓紧采购了足够的钢板和泡沫塑料。”孙建勋说, “现在,我们又一批工人已在路上,今晚有50人能赶到广元。”
中午11时30分,车窗外开始出现了帐篷和成堆的砖石,红岩到了。
“你们来了,欢迎欢迎。”一位戴眼镜的男子从帐篷里跑出来迎接。
这位名叫翟广生的中年人,是红岩镇党委书记。“我们镇有6000多人,1600多户人家,这次地震,六七成房屋都毁了。”
“宁波要在这里援建150套安置房,大概可以容下500多人。”翟广生边说边带着天鸿钢构公司的人看建房场地。
镇里安排的几块场地有的是毁掉的房子拆除后空出的,有的是学校前的空地。翟广生说: “这段日子,我们一直在清理场地垃圾,回填沙石,做地坪,大家都是早晨6时开始干,天黑才收工。”
在一块安置房基地旁,一溜蓝色帐篷内传来朗朗读书声。
“这十来顶帐篷是我们近300名学生的课堂。”红岩小学副校长刘奉堂说,学校的教室没塌,但圈梁断了,楼顶坏了,已被省里的专家鉴定为危房。学校20多位老师也挤在帐篷里。”
老师刘元海告诉记者,学校的学生来自附近的6个村落,以前大都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现在没地方住了,每天要家长接送,路远的要走两个钟头。“我们都盼着临时校舍快点搭起来。”
说话间,放学时间到了。孩子们得知为他们建校舍的宁波叔叔来了,欢呼着呼啦一下围了上来。
“看到镇上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心情也很迫切。”孙建勋说,这里地坪搞好后,我们打算用三天时间,把150套安置房一次搭完。”
“感谢宁波人的支持。”翟广生紧握孙建勋的手。 “我们这个偏远乡镇,如果不是国家关心,宁波人帮助,安置房不知道啥时才能解决。”
“我心里有太多感慨和感恩,”翟广生说, “我们会把这种感恩的心变为工作动力,把群众的生活安排好,把生产搞上去。”
像天鸿钢构公司遇到的这种安置房建造点多、分布偏远的情况,也是摆在宁波其他援建企业面前的难题。
材料运输组织成了宁波援建者近期的重点工作。从宁波到广元可以靠铁路、公路,从广元到下面的县、区也有道路,可县、区到乡镇,甚至村子的运输确实令人头疼。
回来的路上,记者想起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广元联络组组长杨胜隽说的一句话: “要把援建广元当作我们自己的事来办,才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