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各地的士普遍不打表,致使宰客等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影响了客运秩序和城市形象。5月30日《舟山晚报》刊登了一段外地客人描述舟山不文明现象的顺口溜:一到码头就宰客,路上乘车不打表……这说明,的士是否规范打表往往是一个城市留给外地客人的第一印象,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舟山的士不打表,是司机不愿打、乘客不让打相互造成的,根子则在于定价不合理。舟山每公里1.2元的出租车里程价是上世纪90年代定的,以此打表,司机就会亏本。因此,司机普遍不愿打表而采取顺路多带客人的办法赢利。这样一来,本地乘客认同了便宜的拼车议价,一打表反而会多掏钱,自然就不让司机打表。的士不打表,一些司机就会趁运力紧缺之机肆意抬价,不明行情的外地乘客更易挨宰。
给舟山的士合理定价并不容易。因为舟山岛屿分散,道路交通情况各不相同,统一定价无疑是个难题。而且,各地城区普遍较小,的士常要在城乡之间穿梭。如果价格定高了,在城内市民打的多数情况下付起步价要吃亏,而价格定低了,出城的司机就会因返程空载率较高而亏损。根据舟山的特点,的士定价应该因岛制宜,并做到起步价低一点、出城价高一点。这样一来,合理定价的操作难度就更大了,弄不好就会造成司机和乘客都不愿打表的尴尬局面。
有个例子似乎能给我们一些灵感:某地公园许多游人有路不走却时常践踏绿化带,管理部门反复被动补绿却补不胜补,最后他们干脆在脚印最多处铺上鹅卵石改作通道,从此秩序井然。把这个道理延伸到的士定价,有关部门的定价既然难以得到公众认可,能否干脆把各地司机和乘客在长期讨价还价中形成的价格共识作为定价依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