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东河口村地震受灾群众安置点,在遂宁读中专二年级的学生何健彬弹起吉他,为邻居们高唱一曲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浙江在线06月04日讯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一场灭顶的灾难,击碎了无数家庭无数百姓对于未来生活的梦想。地震过后,他们中虽然有的因失去亲人、失去家园而对未来不敢去思,不愿去想。然而更多的灾区百姓,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自己幸存的生命,寄托在那劳作不息的肩膀和双手之上。他们编织着眼下艰辛的生活,更编织着对未来不灭的希望和梦想……
一个父亲的奔丧之旅
45岁的何银安,现在每天晚上都在清竹江岸边的关庄安置点上那些人挤人的帐篷里怯怯地打探,是否还有容得下自己一个身子的位子。他的家,红光乡东河口村王家山60个人的社组,除了在外打工的幸免于难,剩下的30多人,连同整个村庄都被泥石流湮埋在几十米深的底下。那里面,有他的妻子、哥哥、嫂嫂、姐姐、姐夫,一家死了5口。现在,那里成了一片堰塞湖。
地震那天,何银安在山西一家小矿里挖矿。从电视里得知四川地震了,何银安马上给家里打电话,结果打不通。5月14日赶到青川,被堵在离家20里地的关庄镇那片废墟里。附近同样失去家园的乡亲们告诉他,那里早就进不了村了,也没村了,那里的人,都被埋在山沟里了。何银安嚎啕大哭一阵之后,得知在红光中学读初一的小儿子还活着,决定返回60公里以外的竹园镇。那里还能通电话,他要给远在成都物资管理学校读中专的大儿子打电话。
那是一个怎样的报丧电话啊。电话的两端,父子俩久久泣不成声。
何银安还有个小儿子在红光中学读初一。一家这么多人,全靠他每天在井下挖十多个小时的矿维持生计。一年一万多元,加上妻子喂猪养兔种庄稼,除去生活开支,刚好够两个孩子读书用。小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大儿子打算念完中专继续读大学,何银安劝慰两个儿子说,你们有书读就往上读,我在外面找钱,读到你们成家立业了我再享你们的福。如今,灭顶之灾降临在他的面前,何银安的梦,连同他给两个儿子准备的近两万元学费,都被一场地震深深地埋没在青竹河上游那道垮塌半边的山梁下。
所幸的是,何银安的小儿子被人从红光中学解救了出来。这是何银安在悲痛中得到的最大的慰藉,也使他感觉到了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红光中学倒了,学校停课了。第二天,何银安就启程,把小儿子送到了山西孝义市杜村乡中学借读。他把孩子托付给他在那里打工的乡亲,连忙返回青川给孩子开证明。那里的中学老师告诉他,你要是开得出受灾证明,孩子的学费可以全免,生活费自理。
昨天,他去关庄片区设在棚子下里的唯一一部能打通的电话机旁,给大儿子打了个电话:
“娃啊,从今往后,你要自己照顾自己了,没钱了,你去找同学和老师借,记上账,将来爸爸赚了钱,帮你慢慢地还。”
儿子说:“爸爸放心,我能行的。”
电话的这头,何银安热泪纵横,但绝不发出半点哭声。
“娃啊,从今往后,你不要哭,好好读书不许辍学去打工,读完大学你就远走高飞吧。”
儿子说:“爸爸你不要老是想着妈妈,也不要灰心丧气,我们活下来的一定好好地过,我们还会站起来的。”
打工挣钱,重建家园
昨天,15岁的关庄小学六年级学生刘航,坐在帐篷里看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是他从倒塌的房子里冒险掏出来的三本书之一,还有两本分别是语文和数学教科书。《名人传》是灾后看第二遍了,刘航昨天沉浸在其中的《贝多芬传》里面的一句话: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此而担当患难。
过些日子,刘航就要读初中了。但他将来的中学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刘航打算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将学习成绩冲到全班前五名。
5月28日,还在青川读高二的哥哥刘霄,和他班里的另外三位同学,结伙去北京打工了。青川有位在北京做粉刷的包工,地震中女儿遇难,此次回来办后事,答应给他们在北京找个活儿,一天能挣45元钱。妈妈苏朝玉听到消息就忍不住眼泪刷刷地流下来。刘霄告诉妈妈,我不读了,你们太辛苦,我去外面挣钱供弟弟读书。
苏朝玉知道,这个倔强的儿子,想好的事情,没人能劝得回来。可孩子还小,一米六七的个子,身子还没长成啊。再说,吃的穿的,都埋在了泥石流里,就穿着夏天身上的这套衣服出门,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娃儿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啊?想起这些,苏朝玉禁不往热泪扑簌。
就这样,儿子一分钱都没带,和他的三位同学,跟着在北京做粉刷的包工走了。全家人跨过青竹江,把他送到对岸去广元的车上。一路上,母亲试着劝他:娃啊,要不,过些日子我们再走?反正我们已经没有了家,没有了地,不如等爸爸妈妈稍微安顿下来,三个人一起去打工,一起挣钱再造一幢房子。
可倔强脾气的儿子没有回头。6月1日那天,刘宵初中时的同学张静跑来告诉他们,刘宵打电话来了,说人到北京了,让你们放心。
昨天,苏朝玉的丈夫去救济点领粮食去了。10多年前,苏朝玉家盖了五间房,夫妻俩四处打工找钱,供两个儿子读书,还积攒了一些,给家中添置了电视、衣柜、沙发,还有电风扇、打麦机等。如今,和身边的所有乡亲一样,他们的家已经不复存在了。“好在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有一双手,我们要再把房子盖起来,这是我一生的梦想。”苏朝玉说,过些日子,她一定要去北京找到儿子,让他回到自己的身边,和父母一起,把这个家,搭起来。
房基还在,小店要开
张义平老汉的地摊,摆在关庄帐篷区最靠里面的位置。都是些牙膏牙刷灯泡鞋垫之类的小东西,一天卖不出几个钱。
张老汉两个儿子,一个在广元、一个在北京打工。地震过后,两个儿子要带着老婆孩子回来,老汉不许:回来干吗?来来回回的车票,加上丈母娘还有别的亲戚家走一走,没有两千三千能过得去?再说我自己被子没得盖,鞋子没得穿,帐篷没得住,你们回来不是给我添乱么?
于是,两个儿子商量,让大儿子将母亲接到广元去了。而老汉自己留了下来。
老汉原来住在镇政府对面,一楼开了个小店。地震时楼倒塌了,两万多元的货物都埋在了底下。老汉留下来一点一点挖,挖出近万元有用的东西,跑到青竹江对面摆了这个小地摊。
精打细算的张义平,地震过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打点自己的生活。锅碗瓢盆啥都没了,张义平怕受冻挨饿,也预感到交通堵塞政府救济的东西一时运不过来,于是花120元买了10米彩条,花44元钱买了30斤米,花40元钱买了一条箱24包的方便面。谁知这些吃的用的东西,政府很快就发下来了。现在全家人都被儿子接去逃难了,政府规定近二十个人才轮上一顶帐篷,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反而成了搭不上伙的“帐篷游击队”,只好哪儿有空往哪儿钻,过上一夜算一夜。
张义平不愿离开关庄,在许多人眼里是舍不得店里挖出来的这近万元的货。但张义平心底里其实是留着一个梦。“关庄肯定还会重建,我才58岁,我的房基地还在,我还要开店,将来要把房子建起来,让儿子孩子一家三代在这块世世代代生存的地方,过上团团圆圆的生活。”
废墟上,密密记下心路历程
就像新华村小学王玉蓉老师所说的那样,离开了学生的日子是空虚的。而那些离开了老师的学生,同样在空虚的日子里,做着自己对于未来的梦。
关庄中学初二学生强天林是众多孩子中的幸存者。昨天,强天林坐在一顶凉篷下做作业。地震时,强天林上课的教学楼没有倒,所有的书本都抢了出来。这位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原来的家,住在红光乡康乐村,爷爷在这次地震中被夺去了生命。
地震前,强天林的梦想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他要让那些害羞却心底爱美的人变得很有自信。如今,他想当一名作家,把自己在这场地震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未来在他的笔下,会有冒生命危险和他们一起抢救百姓的士兵,还有在操场上和他们一起搭帐篷的老师,时常给他们捐衣捐被捐食品的好心人。
强天林找不到黑墨水,就用红笔开始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录地震过后的生活。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已经写了整整八页。那首还没写完的诗,道出了少年强天林对于灾难对于生命的思索:承载着千年痛苦的疾呼/为什么那无辜稚嫩的生命/将临世间便夭折?
14岁的黄涛,奶奶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黄涛从最初世界末日般的惊恐中缓过神来,那种一无所有的困顿,出现在身边的每个人身上。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坚持着: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多赚钱,让爸爸妈妈好好享福。
在帐篷区,很多孩子会唱这样一首歌: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歌声,令人不禁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