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4日讯
女儿结婚买房,借了父母的养老钱,结果拖欠不还。几次协商未成,家住宁波市镇海区的老俩口,前不久一气之下把女儿告上了法庭,请法官来调解判决家务事。
借了父母钱冷了亲人心
宁波市镇海区法院受理了此案,对簿公堂的是姓刘的父女俩。“我们也就一个女儿,自小乖巧懂事,家里视为掌上明珠,很是疼爱,事事都依着她。”刘父说,也许是太宠了吧,女儿长大后私心较重,经济方面比较计较。2006年,女儿结婚,老俩口拿出多年积蓄为女儿办置比较丰厚的嫁妆。女儿说还要买房,钱不够,他们又把用来养老的8.5万元钱从银行取出来借给了女儿。
刘父说,当时这笔钱讲清楚是借给女儿的,她也同意并写了借条。谁知结婚后,女儿和他们越来越疏远,很少回家探望,更别提还钱的事了,这让老俩口很是心凉。去年春,女儿生了儿子,提出让父母带带小外孙。刘父还在上班,刘母身体不好,就没有答应。想不到女儿由此对他们怨恨上了,连外孙都不让她母亲抱,说母亲有病要传染给孩子。
据了解,原告老俩口经济并不富裕,妻子体弱多病下岗在家,每月仅医药费就要开销1000多元。刘父说,自已也属工薪阶层,收入有限,借给女儿是他们千辛万苦积蓄下来的养老钱。
官司打了一半女儿跑掉了
庭审时,刘父拿出了女儿买房的8.5万元借条,对此刘女没有否认,只是表示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即便法院判了也还不上钱。她不高兴地说,别人父母都给子女的钱,只有自己倒霉,借了爸妈的钱还要打官司。
法官见状,提议双方先调解,不要伤害亲人之间的感情。刘父很赞成,说我也不愿打官司。等女儿暂时回避离开后,他告诉法官,他们并不想逼女儿马上还钱,只要她有一个还钱的态度就行了,刘父提出的方案是女儿每年归还5000元。法官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就跑去与刘女商量,劝她考虑父母的难处答应下来。但刘女始终没有吭声,最后冒了一句,“不管怎么说,借钱总是要还的。”但具体如何归还是不肯说下去了。
法官无奈,只好将父女俩找拢继续协商,谁知正谈到一半,刘女忽然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打她手机也打不通。法官告诉刘父,这个案子最终只能判决了,因为女儿无故缺审,判决结果可能对她不利,刘父叹口气说道“判吧”。
专家说“啃老族”该自省
近日,记者从宁波市镇海法院获悉一审判决结果,刘女一次性归还父母借款8.5万元。
“刘女是比较典型的‘啃老族’行为”,宁波大学张如安教授说,“啃老族”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万般呵护,没有受过委屈,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就只好向父母求助或谋取经济利益。张如安说,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的是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家庭责任观的培养,也助长了孩子的依附心理,精神上、经济上无法“断奶”。
张如安说,当前中国正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啃老族”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全社会应形成鼓励年轻人自我独立、自我奋斗的氛围,而“啃老族”和“襁褓青年”,则应树立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摆脱依赖思想,尽快地从“啃老族”转为能够孝敬父母养活父母的“养老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