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在德国汉堡,中国外长杨洁篪(中)与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右)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共同出席第8届亚欧外长会议闭幕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新华网首尔6月5日电(记者干玉兰李拯宇)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5日在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议上发言,就亚洲合作对话、气候变化等问题发表看法和主张。
杨洁篪指出,实现亚洲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是亚洲合作对话的宗旨和目标。亚洲合作对话在促进亚洲整体意识、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支持亚洲合作对话发挥泛亚洲合作的特色,坚持进取、包容、兼顾各方舒适度的核心理念以及非正式和渐进式的发展进程,一方面继续发挥纽带作用,开展对话和沟通,一方面逐步深化扶贫、农业、能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亚洲各次区域合作机制的优势互补。
杨洁篪表示,中方赞赏有关加强信息技术合作的倡议,以缩小成员国间的“数字鸿沟”,赞同成立高级别研究小组,就亚洲合作对话的未来发展进行宏观的前瞻性研究,提出设想和建议。作为亚洲合作对话农业合作牵头国之一,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与成员国间的农业合作。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杨洁篪说,第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和初步实施计划,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第二,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应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继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历史排放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中国家应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合作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第四,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履行在公约和议定书下的承诺,按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与会期间,杨洁篪还同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代表团团长进行了友好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