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时
万水千山“粽”是情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习俗,要是在这几天不吃粽子,心里肯定会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
目前,四川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民抗震救灾。灾难是无情的,对于地震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可能很多人都还是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或是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度过的,现实状况让他们可能无法顾及到端午节,无法享受到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欢乐,更别说是吃上一个香喷喷的粽子了。
但是,人间有爱。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是永远压不垮的,地震后,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恢复灾区的重建,也有千千万万个人支援着灾区的发展。跨越万水千山,捎带浓浓爱意,充满爱心的嘉兴人民在端午节里没有忘记灾区的人民,没有忘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那些最可爱的人,我们给你们送粽子来了!
前天晚上,经过48个小时的日夜兼程,满载着嘉兴人民浓浓爱心的10万只粽子运抵广元,继昨天上午我们将1万只粽子送给广元的各个医院后,下午,我们又随着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高山和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正富,带着饱含嘉兴人民祝福的粽子来到广元市救助管理站的青川灾民安置点进行端午节的慰问,给他们送去温馨的问候。
帐篷书屋带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慰问完灾民后,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南湖晚报设在救助管理站的首个帐篷书屋。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罗强非常高兴,赞扬南湖晚报对灾区孩子们的帮助很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他们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真的希望,我们的这一点点努力,能让广元满城尽是粽飘香,能让广元的人们感受到我们嘉兴的丝丝温情。
有些人一辈子还没吃过粽子
下午4点左右,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把临时居住在这里的约300名灾民集中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排队站好,孩子们站在第一排,其后是老人和妇女,最后是青壮年男人。虽然目前食物和生活用品是他们都非常需要的,但是在排队的过程中,大家显得秩序井然,没有一个人拥挤,看到有一位来迟了的老人站在最后面,大家让出一条整齐的通道把这位老人迎到队伍的前面来。
“在发粽子之前,我就听周围的年轻人说,嘉兴的粽子很有名气,味道特别好,等会要好好尝尝。”71岁的李翠莲(音)拿着粽子兴奋不已,翻来覆去地看着包装袋上的标记,旁边有暂时还没有领到粽子的灾民想“借”过去看看,老人赶紧抱在怀里,生怕别人抢去了似的:“别急,等会就轮到你了。”老人说,自己住在青川一个非常闭塞的山沟里,可能受到小地方风俗习惯的影响,自己长了这么大年纪,还从来没有吃过粽子呢。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但是受到条件的限制,我们那个地方的很多人几乎都没吃过粽子,这次你们不远千里给我们送来粽子,太感谢啦。如果不是这场地震的话,我们估计永远都吃不到。”55岁的文德英(音)和32岁的邓芳群(音)的一席话,让记者心中酸楚无限,而她们那种乐观的心态也让记者动容。说完这些,她们把真空包装的粽子放到鼻子下,使劲地嗅了嗅,虽然闻不到任何味道,但她们还是很开心地说“真香”,淳朴的表情是那么自然。
“让我来看看你发的袋子里有没有粽子。”“你的粽子有几个?”小孩子总是对吃的比较感兴趣,刚拿到慰问袋,5岁的严涛(音)和8岁的付召君就相互打开袋子比较起来。看到袋子里的东西数量都是相同的,两个小家伙会心地笑了。
留个粽子等丈夫回来吃
这几天,救助管理站的灾民流动性很大,每天都有人进来,也有人出去。因为家园被毁,有的地方政府考虑灾民们实行异地重建,所以这几天部分灾民都有组织地到相关地方去考察了,毕竟家园重建是每个人的事情,政府也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情梅的丈夫赵良敏已经随着村子里的其他男人到另外的县城考察搬迁地点有两天了,她一个人带着才两个月大的孩子留在救助管理站的帐篷等着丈夫回来,希望他能带回好消息。领到粽子后,刚才还在哭闹的宝宝一下子变得乖巧了,瞪着大眼睛看着妈妈手中的粽子,小家伙还从来没见到过这种东西,肯定在想它到底是什么吧。
“一定要留一个粽子等丈夫回来吃,他在外面也挺辛苦的。”李情梅小心翼翼地把粽子放好。记者告诉她,如果气温太高的话,粽子不能放很长时间,小心变质。“应该还好,他已经出去好几天了,可能就快回来了。”说这话时,李情梅望着帐篷外面,眼睛里尽是期待与关切,地震后,家里什么都没了,丈夫成了她的全部。在救助管理站里,和李情梅有着同样情况的新妈妈还不少。
另外,嘉兴爱心市民和企业捐赠过来的10万只粽子将在最短的时间里发放到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手中,包括安置点的灾民、青年志愿者、卫生防疫人员、从各地来的水利专家、正在复习备考的高三学子、驻扎在山沟沟抢险的军警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