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嘉兴新闻 >文体新闻

端午节源远流长 民俗风历久弥新——嘉兴端午民俗面面观www.cnjxol.com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8年06月09日 02:03:35

在孩子的额头上点雄黄。可惜现在药店里已经买不到雄黄了。

街上卖的端午香囊花式众多,现在市民已没了自己做的习惯。

香囊可以挂在腰上。

香囊可以挂在脖子上。

一般市民都会在家门口挂上菖蒲、大蒜、艾叶,有辟邪驱瘟的含义。

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黄酒、粽子都是端午节的食物,一些嘉兴人还会加上一道炒苋菜(在嘉兴方言里,苋菜称为海菜,代表着法海和尚抓白娘子)。

正午时分,市郊农家会点起苍术、白芷,再加上一些黄鳝骨头,在房间里熏燃驱赶蚊虫。
嘉兴是江南的核心,又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因此既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也是历史名域、文化之邦。端午民俗在嘉兴也是形式多样,除了独步天下的粽子和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外,民间妇女会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插在头上,谓之“健符”;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另有斗草、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以及在门口悬挂由菖蒲、大蒜、艾叶组成的“三宝”;正午时分,郊区农家要燃熏苍术、白芷以驱除蚊虫蛇蝎;小孩到了端午还有点雄黄、佩香囊的习俗,等等。
端午这天,嘉兴农村的孩子会穿上印有老虎、蜈蚣、蛇等图案的“五毒衣”。
如此众多的端午习俗、如此丰富的端午文化,由于过去没有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端午节就在市民的上班中匆匆走过,使得民间端午习俗日渐式微。
今年是国家将端午节正式列入法定假日的第一年。端午这天,记者在嘉兴城乡感受着被保存和发掘后那些浓浓的端午民俗传统——看那南湖龙舟竞渡精彩激烈;重燃起的吃“五黄”习俗乐了小贩,黄鳝、黄鱼乘“节”涨价;端午插艾的风俗则给近郊村民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而随着雄黄的禁止销售,原本端午喝的雄黄酒被迫由黄酒来代替,原本很普遍的点雄黄的习俗也很少了;佩带的香囊不再自己动手做,街上买的花样多价格又不贵……
尽管昨天的龙舟赛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尽管昨天禾城满街飘粽香,但记者还是将镜头对准了城乡各地的端午习俗,目的是想让更多的市民体会更浓的端午文化。
来源: 嘉兴日报作者: 摄影 记者 陈 慧 编辑: 陈保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