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的政策。记者昨天从市国土资源部门获悉,过去12年,我市通过从新增建设项目中“抠”地,从标准农田建设中“挖”地,从农村宅基地置换中“节”地,从滩涂围垦中“补”地,做到补充的耕地与建设占用的耕地基本相抵,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为了从新增建设项目中“抠”地,我市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利用率。过去12年,我市在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中,始终把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放在重要位置,采取“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工业集聚区建设,强力推广使用标准厂房,走出了一条节地型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我市共有工业集聚区74家,平均建设规模达3235.64亩,平均生产性投入每亩达77.07万元。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厂房560万平方米,约2000家企业入驻近40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平均每月完成工业产值14亿元,实现利税1亿多元。
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大力推进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证。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投入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资金60多亿元,建成标准农田222.28万亩,新增耕地43.56万亩,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31.36万亩。以平湖市为例,该市自1998年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以来,累计整理区域43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3.5万亩,新增有效耕地5万余亩。从前农村里随处可见的“烧饼田、油条沟、蚯蚓路、碟子塘”这些人们看不上眼的土地“边角料”,摇身变成了个个争着要的“聚宝盆”,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在抓紧农地整理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以农村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2005至2007年,全市竣工复垦项目233个,新增耕地30420.45亩。通过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南湖区七星镇东进村南义埭社区为例,原先农民单家独户居住,房前屋后加起来户均占地1亩多。启动新社区建设后,36亩土地规划了56户住户,平均每户只占地六分半。仅这一居民小组通过宅基地置换就可节约近一半土地。目前,宅基地置换工作在我市各地已全面开展。
我市还眼光向内,切实抓好沿海滩涂资源的围垦开发,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我市投入29.22亿元,完成6.3万亩的滩涂围垦。为了用好每一寸围垦土地,海宁市以“生态立区”为发展理念,在滩涂资源开发中制定了以建设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兼具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型滨江新区总体规划。平湖市制定了以工业港口为主,兼具旅游、水利功能的白沙湾围涂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海盐县制定了以港口、旅游为主,兼具水利、水产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功能的黄沙坞、港区围涂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各地为避免土地闲置,对围垦整理出来的建设用地,在项目使用之前先承包给农业大户种植,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