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热点追踪 更多
我国的自来水合格率仅50%?
·“雷锋帽”潮爆 专卖网店一天收入三四万
·13岁女生的婚恋大剧
·国内代理的NUK爽身粉可上门退货 现场全价退款
·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
·浙江吹响买橘集结号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人物故事 更多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山东汉子留下什么故事
·报警台大队长最大的愿望 就是能安安稳稳睡一觉
·老裁缝王小妹:眼不瞎脚能踩,就会坚持下去
·穿梭于温差50度之间 “冰火两重天”的冷库工人
·“义联”公司老总孙建宏 做人做事“义”字当头
 每日精粹 更多
·【新闻鲜晨多】11月13日:今起大量包裹进杭 收快递时不妨说声“谢谢”
·【新闻鲜晨多】11月12日:350亿元!疯狂“双11”网购节天猫再创新高
·【新闻鲜晨多】11月11日:“双11”来临 支付宝交易额第55秒突破1亿
 健康预防保健养生咨询
·近期看病有30多项费用可减免
·男性时尚生活健康陷阱
·男性杂志《本色》在线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相约画乡迎新春
相约画乡迎新春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东永高速通过交工验收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俯瞰天台星球农场
四季青大采购
四季青大采购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体卫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马可波罗第34世孙:我可能是最后一代"马可波罗"

图为西罗·波罗·帕多莱基亚来杭州瞻仰马可波罗雕像。

   浙江日报讯 5月18日,马可波罗的第34世孙、68岁的西罗·波罗·帕多莱基亚,应邀来到浙江宁海,参加第六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国际“游圣”文化对话,和徐霞客第10代孙徐振庆面对面坐在了一起。

  700多年前,他的祖先从威尼斯跋山涉水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生活了17年之后,把这个繁华又神秘的东方国度介绍给欧洲,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人重新认识了中国;

  700多年后,他作为马可波罗的第34世孙,同样将自己的人生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他和他的祖先在做着同样一件事情——把自己作为连接东西方文化民间交流的纽带——

  我们将视线投向了这位意大利威尼斯人。

  去过中国的地方比他祖先多

  本来第六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有个重头戏,就是马可波罗后代与徐霞客后代的对话。后来,因汶川大地震,该节未办,可是这两个后代的对话却是在此之前举行了,因为帕多莱基亚提前三天就来了宁海。他从摩纳哥飞到中国上海,再由上海坐车经过跨海大桥来到浙江。

  “会务人员几个月前给我发邀请函,问我能不能来宁海参加这个文化对话,我当然非常乐意。以前我对徐霞客的了解并不多,但也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古代旅行家,而我的祖先马可波罗的主要旅行生涯也是在中国度过的,我想如果时光倒流,他们俩能够认识,肯定能够成为兴趣相投的好朋友。所以,我很想和徐霞客的后人交朋友,我们身上肯定有很多来自祖先的共同点。”

  眼前的这位马可波罗后裔,虽近古稀之年,但依然是风度翩翩,目光炯炯,一张鹰钩鼻更让我想起杭州西湖边的马可波罗雕像。帕多莱基亚告诉我,2004年,他曾到杭州瞻仰过先祖马可波罗的雕像,而去年,在他的努力下,第十四届欧中经贸洽谈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在帕多莱基亚和祖先马可波罗之间,存在着除了血缘之外的某种更为深刻的关系。凡是马可波罗去过的中国城市,帕多莱基亚肯定也去过,并且不只是去过,还会通过他的特殊身份,和这个城市展开进一步合作。迄今为止,帕多莱基亚在中国前前后后加起来的旅居时间已经超过了17年,游历了大约3/4的中国省份和将近1/4的中国城市。“我走过的中国土地肯定比你多,”帕多莱基亚笑着对我说,这一点的确叫我这个中国人自叹弗如。

  四岁就想娶个中国姑娘

  说起这份源远流长的中国情结,帕多莱基亚颇为得意地告诉我,4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参加家族聚会,大人们逗笑地问他,“你的女朋友在哪里?”4岁的他居然脱口而出,“我的女朋友在中国”。

  1940年,帕多莱基亚出生在意大利著名的外交世家,祖父、父亲前后都以外交使节的身份去过中国。中国这两个字,在帕多莱基亚幼小的脑袋里早已留下深刻印象。

  6岁的时候,帕多莱基亚第一次跟随着当外交官的父亲到过中国天津。上个世纪60年代,应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年轻时代的帕多莱基亚因为马可波罗的关系又多次访问中国。“你认识这是什么字吗?”帕多莱基亚指指佩戴在左手手腕的金色手表,手表的表链上一面刻着中国特有的双喜图案,一面刻着“爱”字,这是周总理送给他的礼物。

  1970年,帕多莱基亚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国际经济学博士,随后开始了联合国的工作。到了1978年,帕多莱基亚更是作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在中国连续工作了5年。

  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对外开放的国门刚刚打开,帕多莱基亚兴奋不已。“我熟悉中国的悠久历史,喜欢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但是更加热爱向世界敞开怀抱的中国。从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为东西方企业合作架个桥梁

  帕多莱基亚所说的自我价值,就是他在1986年提前结束外交生涯,筹划建立欧中国际合作协会,帮助欧洲各国企业界与中国企业界开展合作寻找机会。

  作为欧中国际合作协会主席,每到中国的一个城市,帕多莱基亚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综合考察当地的投资环境,以考虑下一步选择什么样的欧洲企业为当地招商引资。

  因为特殊的中国情结,帕多莱基亚考察的思路、方式格外不一样。比如这次在宁海,当听到宁海是全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时,一连说了好几个“good”:“这是我们共同的想法啊,我们也就是想为中国引进低污染、高科技的企业和项目”。

  “很多时候,东西方企业之间开展业务的主要障碍,不仅在于彼此对市场环境不了解,还在于对文化环境不了解,这需要中间的沟通,而我就是中间的桥梁。”依靠数十年外交经验的优势,帕多莱基亚每年至少两次来中国考察访问,积极地组织双方拓展合作空间,并且熟悉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比如,他的欧中国际合作协会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为走出中国的中国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代表提供商务、外交礼仪、跨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培训和咨询。

  中国变化的业务宣传员

  在帕多莱基亚的履历上有过不下10个头衔,而帕多莱基亚半开玩笑地说,“我还有一个主要头衔没写上,那就是在西方是中国非政府的民间外交官。”

  “6岁时,我和外交官父亲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天津租借地,我们坐在人力黄包车上,目睹了战乱中的中国,这是可怜的中国;青壮年时,我作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成长中的中国;而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更是直接参与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革,这是壮大起来的中国。”当说到中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时,谈笑风生的帕多莱基亚变得语速凝重。

  “我是中国变化的见证人,把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告诉我周围的人、告诉西方世界,这是我的责任。”帕多莱基亚通晓包括英语在内的8国欧洲语言,每当遇到一些对中国有这样那样看法的人,帕多莱基亚就会拿自己在中国多年的经验向他们做耐心的解释,解释完之后,帕多莱基亚还会加上一句,“有机会你一定要去中国走走,你要是真正了解它,你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他会是最后一代“马可波罗”吗

  在与中国民间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帕多莱基亚圆了自己孩提时候的梦想,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心爱的中国妻子,“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蓓蕾”。说起这位妻子,帕多莱基亚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遗憾的是,几年前妻子过世了,并没有为帕多莱基亚留下一儿半女,“我很可能就是马可波罗的最后一代”。

  而作为马可波罗的“最后一代”,帕多莱基亚更感重任在肩。他说,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全力构筑一条沟通欧中经济合作的新“丝绸之路”。

  当代“马可波罗”只会越来越多

  -沈宇翔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横穿欧亚大陆,只身来到中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本《马可波罗游记》颠覆了当时西方人头脑里的中国。

  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实现了早发夕至,实现了即时连接,但是,有时东西方人们之间的认识,还是存在着隔阂,偏见还在,懵懂无知还有,有时其荒谬之处,也不让700年前。

  要承认,有些偏见背后有未名的暗流涌动,也有许多谬误,出于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错位。而这时,就是要有个“马可波罗”出来向他的同胞们介绍“他经历的中国”的时候了。

  帕多莱基亚说他是最后一代“马可波罗”的子孙。真是这样,令人惋惜。可是,我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来往于欧洲与中国之间,从事民间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当代马可波罗”,绝对不只马可波罗的第34世孙帕多莱基亚一个人,在我们身边,“当代马可波罗”越来越多。

  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当代马可波罗”们,一边亲身体会了现代中国安宁富足的生活环境,一边快乐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成果,他们在与自己同胞的往来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起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使者,将自己的中国印象告诉世界。这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流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

  因为有一样的文化背景、一样的语言文字、一样的思维方式,因此他们讲述的中国,对他的西方同胞来讲,更能理解,更有说服力和亲近感。让老外告诉老外,中国有多好。

  当然,要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成为“当代马可波罗”,我们还要自问能不能面对在中国的外国公众时,把我们文化的先进性、我们优异的一面表现给他们?

  北京奥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人人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老外。我们怎样用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一个个“当代马可波罗”?这也是我在采访帕多莱基亚的过程中不断询问自己的问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马可波罗和徐霞客的后代 在宁海深情对话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