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虽然四川 “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金女士58岁的母亲仍然处在惊恐之中,一点点小事就让她紧张不已。
“前几天下雷雨,我妈妈就一直担心宁波是不是也会有什么灾难。第二天她就从银行取了钱,一部分放在枕边,一部分带在身上———以前可从没见她带过那么多现金。到了晚上她还会在床边备好水和食品,说万一发生地震,还能撑几天。她还叮嘱我儿子也要这样做,不然会很不安全……”
金女士说,去年父亲过世,对母亲是个极大的打击,她的神经本来就已很脆弱了。自从“5.12”四川地震发生以后,母亲更是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 “看到她惊恐不安的样子,我们做子女的非常担心,又觉得很无助。我们一方面担心她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另外,我们还担心她的言行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因为我8岁的儿子每天由母亲接送,中饭也是在外婆家吃的。”
金女士曾多次跟母亲交流。可是让她头疼的是, “不管我们怎么保证,怎么解释,她还是不相信。我们真的很担心这样下去我妈妈会出什么问题!”
专家分析
宁波启点心理咨询中心孟静婷老师
金女士的妈妈受了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冲击后产生了安全感的缺失。我们的安全感大多来自对事物的掌控,可是灾难往往是不可预测、不可操控的。
我们都知道,地震后72小时的 “黄金救援时间”虽然过去了,但150个小时,179个小时,196个小时……生命奇迹还是在不断被改写。创造生命奇迹者就是靠着 “相信会有人来救我,相信我能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终于等来救援队,成功脱险。而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救援队员在一处埋得不深的废墟中发现了一个年轻人的尸体,在他身边存有大量葡萄糖液,他的身体除手指外也都完好,显然他是死于极度丧失安全感的绝望中。
灾难虽不可掌控,但信念可以救人,而无助和绝望却有强大的杀伤力。当我们面临灾难快要崩溃时,依然可以从 “信任”中获得支持。相信人类的力量,相信生存的机会,相信自己的意志——— 这些往往都可化作维持生命的强大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最严峻的时刻学会坚强,让我们在恐慌中学会冷静,唤回安全感。
为此,建议金女士首先应理解母亲的这种情绪反应,多陪母亲聊聊天或外出散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接妈妈到自己家里住一段时间,享受天伦之乐,让她在亲人身边逐渐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其次,金女士可想办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培养母亲的生活情趣,让她多从事一些业余的文体活动。 (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