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裂的房柱到底能撑多久?这是家住定海沿港西路17号的严先生致电本报时的一声呐喊,言语中流露一分担忧,一分无奈。
柱子露着钢筋吓煞人
定海沿港西路17号为3层楼房,此楼建于1982年,原属市生资公司,其中二楼三楼为职工宿舍,共住着10户人家,房改后,房产归住户所有。
严先生告诉记者,此楼因多年失修,众多外墙体出现裂缝。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楼顶的蓄水池是用水泥柱支撑,现在水泥柱发生开裂,柱内的钢筋都露在外面,说不定哪一天会坍塌下来。
日前记者看到,4根水泥柱撑起蓄水池后,其空隙也成了楼里居民与外界出入的过道。 严先生指着水泥柱感叹:“如果水泥柱断掉,还会出人命。”(见图)记者还发现,在该楼的二三楼外阳台,也多处发生开裂。
是否属危房尚需鉴定
当天调查后,记者把这一情况向市危房办作了反映,市危房办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后表示,此楼是否属于危房尚需鉴定。危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市政府相关规定,类似定海沿港西路17号这样的房改房,若发现险情,应由房屋所有权人向房屋鉴定机构提出鉴定委托,具体由房屋原所有单位或该单位上级部门负责牵头。如果确认是危房,房屋原所有单位或该单位上级部门应组织房屋所有权人及时解危。危房产权人应承担危房解危的建安成本及相关费用。
城区众多危房待解危
从1980年到1990年的10年间,我市建设了约50万平方米的住宅。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造价低,四至五层的房屋都不要求打桩,基础采用浅基,上部结构刚度较差,随着房龄的增加,房屋的质量问题逐渐显露。
从2000年开始,市危房解危部门着手对定海城区进行危房鉴定,截至目前,共鉴定出危房71幢,已解危35幢。但尚有36幢没能解危,涉及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668户人家。而没有鉴定的房子还有很多。由于现居住在危旧房屋中的居民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家庭,筹集改造资金比较困难。此外,危房解危涉及到住户及相关单位(部门)利益,在征求意见、拟订方案时往往达不成一致意见。这就使得众多原本应马上解危的危房,一直没能解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