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作为我市系列活动之一的江南民间石刻艺术展在市群艺馆拉开帷幕。从马家浜文化开始到近代的86件江南石刻作品,包含了良渚时期的石器和中国历代以来的石像、石佛、经幢等众多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其中,出土的唐朝和宋朝文物最多,于无声中讲述江南文化故事。■摄影 记者 陈 慧
本报讯 见证嘉兴丝织业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嘉丝联厂房、为研究本地区祭祀活动提供实物例证的秀洲区王江泾镇范滩村商家神龛、有200多年产茶史的塘汇茶园遗址……在昨天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嘉兴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展”在市博物馆正式开展。
此次成果展利用图片的形式集中介绍我市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出内容分为工农业遗产、建筑与民宅、军事设施、桥梁码头和遗址、窑址5个部分。昨天,观展的市民对此次普查中发现的新“家底”啧啧称赞。今年55岁、老家在海盐西塘桥集镇的李秀成,边看边同记者念叨他老家的房子“有些来头、只是坍塌较严重”。当看到海盐李万和药店(民国)的展板时,他大声叫起来:“是这里,这个药店就是我老家!”此刻,惊喜万分的李秀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把图片中无法呈现的李万和药店变迁史一一说给记者听。“这趟,来得太值得了!”离开时,李秀成连连感叹。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1月我市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举办“嘉兴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展”,是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示我市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重要发现,推动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观展的市民顾先生也认为,办展不仅可以让市民了解嘉兴本地的历史文化“家底”,还能提高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我相信嘉兴还有好多‘宝贝’没有被挖掘出来,保护文物应当成为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行为。”
据介绍,我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范围包括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工业遗产、传统老字号遗存、明清海防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嘉兴段大运河等。目前,我市新发现文物点中,大多数为清代的宅第民居和石桥。值得一提的是,新发现的良渚文化茗山遗址、东关宋代窑址、欧式建筑陈家房子、盐官海运码头、浙丝一厂丝绸仓库、荐佛寺古井等文物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