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嘉兴市率先在全国探索“居住证”制度,以此来代替我国对外来人口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暂住证制度,打破外来务工者因户籍界限造成的城乡对立,让外来务工者享受子女就学、社保等同城待遇。
目前,全国其他地区也在探索改革户籍制度,“居住证”代替“暂住证”,究竟会给外来务工者带来什么呢?对于全国跨省统筹城乡改革又能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呢?
居住证制度深受外来务工者欢迎
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局长翁勤雄介绍说,目前嘉兴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证:红色的《临时居住证》、绿色的《居住证》和《专业员工居住证》。具体功能如下:
凡是16周岁以上,拟在嘉兴居住30天以上的,都需申领《临时居住证》。申领《居住证》者,必须在嘉兴取得《临时居住证》或《暂住证》一年以上;具有初中以上学历;自申领之日起,到法定领取基本养老金至少应满15年等。《专业员工居住证》申领条件相对较高,要求具有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一技之长,持《居住证》满2年(持《暂住证》满3年)。同时,对申领人有无合法的固定住所、稳定的生活来源以及是否遵纪守法都有积分考核要求。
据介绍,嘉兴平湖市从去年11月试点颁发了一批居住证,今年1月1日开始,嘉兴市全面推开,从实际效果来看,深受外来务工者的欢迎和赞扬。
来自桐庐的赵爱武领到的是《临时居住证》,拿到这个证,赵爱武可以享受免费的就业培训,和本地居民一样参加社会保险,免费获得艾滋病等特定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以及在街道和镇计生服务站享受免费计生服务。赵爱武说,和以前的《暂住证》相比,新的《临时居住证》多了这些服务,非常受大家喜欢。
已在嘉兴工作3年的山东人李昭军领取的是《居住证》,他除了享受与赵爱武一样的待遇外,更主要的是儿子的读书可以省很多心。以前,按规定他上初中的儿子每学年得向学校缴纳借读费400元,现在,他符合办理《居住证》的条件,按嘉兴市规定就可以减半缴纳借读费,此外,他儿子还可以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长大后还可以报考嘉兴市所属的各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如果李昭军的儿子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还可以凭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免学杂费。
河南人姚正山领到的是《专业员工居住证》,也就是所谓拿到了“绿卡”。姚正山拿到了这个证,等他孩子长大后,到公立学校就读就可以免收借读费,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由政府以教育券形式免缴学杂费。而他本人,还可以申请廉租住房或申购小户型经济适用房。持证10年以上,还可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姚正山说,只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年龄适当,经过培训拿到相当于高中学历的技能资格证书,谁都可以拿到《专业员工居住证》,这对激励员工上进很有导向性。
既让外来务工者共享发展成果,又能留住外来人才
根据测算,推行新居民居住证改革后,嘉兴市财政每年用于新居民子女就学的投入在1亿元左右,计划生育需要投入每年3000万元,还有医疗保险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据嘉兴新居民事务局摸底统计,新居民中45.1%可以领取《临时居住证》,44.5%的可以领取《居住证》,10.4%的可以领取《专业员工居住证》。
居住证政策推出后,外界普遍解读为嘉兴实现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的公平社会理念,也为嘉兴留住外来人才,解决日渐突出的人才荒提供了政策杠杆。
嘉兴市市委书记陈德荣说,嘉兴是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嘉兴的人才荒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们经济的发展。
比如,嘉兴平湖新居民事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21.5万名外来人员中,真正留下来的只有30%左右。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统计也表明,在嘉兴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尚不足70%。因此,如何留住熟练工人,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发展经济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居住证制度设置的工作年限等内容,有利于鼓励员工安心工作,以获得稳定且逐渐增加的收益。
陈德荣认为,着力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既可以有效破解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难题,又可挤压高污染、高能耗、用工条件差的企业生存空间,促使其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推动型向创新带动型转变。
此外,从安居乐业的角度看,本地人与外地人和谐相处是安居的前提,设置门槛其实也是一个平衡本地人与外地人利益的过程。同时,它又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融入嘉兴这个城市。
“通过产业对工人的选择,避免嘉兴因改革而成为人口流入的洼地。同时,鼓励工人提升素质,令适合事业发展的人留下来,居住证制度是个系统而非单向的政策。”陈德荣说。
居住证制度对我国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意义深远
嘉兴将居住证制度改革视为“渐进、阶段性”改革。浙江省劳动和社会科学院院长陈诗达认为,嘉兴进行居住证制度改革所起的作用可能要到10年、2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显现。居住证改革方案确定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它强调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既有多年积累的矛盾需要解决,也有新的难题需要破解,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陈诗达认为,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依附于户籍之上的个人权益问题,一旦户籍取消,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权益如何重新分配?而嘉兴的居住证制度着手解决的正是这一难题。
居住证制度,强调的是对附加在户籍上的权利的剥离,而不是户籍本身。也就是说,一位外来务工者在获得嘉兴居住证后,享有了嘉兴市赋予新居民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同时又不用把户口迁到嘉兴,可以享受其户籍地政府规定的附着在当地户口上的各项政策——农民可以继续保留在老家的宅基地、耕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等政策,城市居民可以继续享受当地在子女就学和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在另一方面,外来务工者一旦离开嘉兴,居住证上的“市民待遇”也就随之取消。
陈诗达说,户籍本来只承担登记居住地的功能,后来附加了各种权利和福利后,才演变成为身份问题。现在,嘉兴实行的居住证改革,就是以居住证代替户籍的部分功能,从而将身份权利转变为居民权利,“人在有权利、人走无权利”,从而实现身份平等。人口流动是工业化中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普遍现象,我们不能照套西方发达国家松散型的迁移模式,但我们可以朝身份平等的要求积极推进。从这一点上说,嘉兴的探索对我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