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许多水库被震损,一些水库甚至面临溃坝风险,严重危及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迅速排查、修复、加固这些水库,5月23日,我省14位水利专家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奔赴四川德阳,为震损水库“诊断病情”、“开药方”。
浙江小分队是全国水利系统中第一支赶到灾区,也是第一支投入工作的队伍。眼下,他们已编制完成34座震损水库的应急除险方案。
14位专家来自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他们被分为两个小组。一组负责中江县15座高危水库的震损除险应急方案编制工作,二组负责罗江县19座震损水库的应急除险方案编制。
每天的工作除了忙碌还是忙碌。专家组成员每天工作到凌晨,早上8点又准时出发,中午就在现场吃点干粮,早饭基本顿顿是方便面。工作辛苦,加上水土不服,14个人几乎个个肠胃不适。
浙江水利专家负责“诊断”的水库均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没有完整的设计资料,并且都经过多次改扩建,很多数据前后不一致。加之没有电子资料,必须人工录入基本资料,工作量巨大。专家们只好白天跑水库,晚上开会写方案,为最大限度收集有用信息,有点空闲时间,专家们便跑到当地水利局档案室反复寻找相关水库的资料。
5月27日下午,青川等地相继发生5级以上余震,此时专家们有的正在水库勘测,有的正在坝顶测量,有的正在查看坝脚,有的甚至在刚刚经历过滑坡的坝底勘察,但他们全然不顾个人安危。郑敏生专家抓住机会,仔细观察震波对水库的影响,把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随后,他兴奋地打电话告诉后方:“我终于明白地震对水库影响的方式了,第一手资料啊。”
6月8日,专家组部分成员在圆满完成34座震损水库除险应急方案编制并通过了四川水利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后,返回杭州。其余人还留在中江和罗江,继续指导当地水库应急除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