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0日讯
还记得6月7号,央行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吗?整整一个百分点的提升,让原本货币市场上4000多亿元的资金供应随之回到了监管者的手中,央行的意思很明确,通货膨胀的系数不下降,金融紧缩政策的力度还将不断加强,在货币紧缩的日子里,企业、投资者、消费者是怎样适应这个经济环境的,在宏观调控的大潮中,他们的生存状况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有一个系列报道,名字就叫“从紧的日子”,今天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当下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那就是借钱,先来看看一些中小企业在这个问题上碰到的难题。
在货币紧缩的日子里,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是什么?
四年前,蒋韶和家人一起带着全部积蓄从湖南老家来到北京,在投入所有家底之后,创办了眼前这家天华小商品市场,如何更好地经营这栋三层大楼的15年承租权,一直是老蒋在琢磨的大问题,今年春节后,为了争创市级规范达标市场,蒋韶决定将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但是,就在一二层的升级改造即将完成,三层开工在即的关键时刻,老蒋手里却没钱了。眼看着检查验收的日子就要到了,望着三楼天花板上这些大大小小窟窿,老蒋再也坐不住了。
不仅是北京的企业面临着手头吃紧的情况,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江浙地带,中小企业也在感受着眼下融资困难的寒流。
温州的一家外贸加工企业在昏暗的灯光下,眼前这个布满灰尘的房间里,整齐摆放着一台台缝纫设备,实际上,直到今年上半年,这里作为一家服装企业的缝制车间还是一片繁忙景象,但春节过后,它却再也忙碌不起来了。
温州雅恋怡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斌几年前租下了两个加工车间,办起了这家小型服装厂,他告诉记者,这里有五十多台设备,最红火的时候人全部坐满,这机器停着也很可惜,这设备花了二十多万,很新的这设备,就是现在出现资金的问题。
从去年开始,刘俊彬明显感觉,经营企业越发力不从心了。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刘俊斌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为国内市场焦头烂额、苦苦挣扎时,自己这家小公司竟也同时成了大洋彼岸那场次贷风波的受害者。
刘俊斌:“去年就是因为资金,外贸的大部分,有30%货款没有收回来,30%他不是说付不上了,他就是给你欠在那里,暂时没有,货款先欠着,不是说不给你。”
刘俊斌告诉记者,即使不赖帐,那些在他厂里做贴牌加工的国外服装企业,也好像商量好似的,集体放慢了回款速度。而最让刘俊斌犯愁的是,他发现,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凑点钱比登天还难。
借款无门,几个月前,实在撑不下去的刘俊彬,只得忍痛削减了厂里近三分之二的生产规模,目前他的企业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
金融紧缩力度的加大,苦了中小企业,火了典当行
刚才的两个项目,赢利的前景其实还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但两位企业家现在都在为手上的流动资金发愁,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当今的市场里,已经不再是句玩笑话了,这些好项目能不能借到钱呢?记者跟随着企业家找到了银行。
在北京,征得老蒋同意后,记者跟随他一起来到了几家银行,老蒋的想法很简单,仅仅就借个几十万元,而且也只周转几个月时间,他认为在银行贷这点钱,应该没什么难的,但等真到了银行,老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老蒋:“有什么办法能在你这里贷上款,现在能贷款吗?”
银行工作人员:“今年恐怕够呛了,因为今年的额度已经没有了。”
老蒋:“所有的都没了?”
银行工作人员:“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四家国家银行的额度,年初一至二月份就没有了。”
老蒋:“整个一年的指标都没有了?”
银行工作人员:“对,目前现在我们这肯定是没有了,二月份就用完了。”
老蒋:“那今年找银行贷款等于是没有可能了?”
银行工作人员:“可能性不大,要不您就上一些商业银行比如农村银行、农信社这些。”
老蒋没想到,刚走一家银行就碰了壁,而且给他当头一棒的是,据这位负责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今年二月,四大国有银行全年的贷款额度就已经全用完了,随后,老蒋决定听从这位工作人员的建议,先到贷款自主权相对较大的农商行走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