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
早上8:30,正是上班高峰时,在诸暨市区暨阳桥头,一个八九岁的漂亮女孩在大声痛哭,小女孩的妈妈手上拿着一只不锈钢托盘,站在不远处,也是哭得一塌糊涂,一大群围观者七嘴八舌地询问缘由。
原来,小女孩是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几次三番拿家里的钱去消费,妈妈费尽心思教育都无济于事,无奈才想到了这一招——让女儿到街头乞讨,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改正女儿拿钱的坏习惯。
都市快报
这个妈妈的做法太极端了。小女孩没去上课吗?
木马
是啊。我看见孩子的时候,她已经在桥上站了好一会儿了。因为单位里有事,9点钟我离开时,这对母女还在现场哭呢。
记者冯云浓:木马真名赵国彩,是诸暨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早上8:30,赵国彩上班路过暨阳桥,看到桥上围了两大圈人,有人在失声痛哭。凭着职业敏感,她上前打探。
人群中央,一个八九岁、穿着裙子的漂亮小姑娘正放声痛哭,小女孩的胸前挂了块胸牌,是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
小女孩的妈妈站在三四米开外,蓝色T恤+牛仔裤,披肩发,身材苗条,相貌漂亮,周围也围了一圈人。有人一边安慰,一边批评她不应该这样对孩子。
漂亮妈妈哭着说:“我实在火死了,怎么说都说不好,用毛线针扎她的手也扎过了,也没效果。我也知道这么做不好,可实在没办法了。”
赵国彩也有个9岁的儿子,深知教育调皮孩子的辛苦。“我儿子不太喜欢读书,我跟他讲,你再不好好读书,就让你擦皮鞋去,甚至还替他准备好了擦皮鞋的工具。”赵国彩想以妈妈的身份与这位漂亮妈妈沟通一下,可惜漂亮妈妈哭得太伤心,根本没法进一步交流。
“到单位后,我打电话给诸暨市应店街中学的翁晔老师,翁老师在儿童心理学方面有很深的研究。根据翁老师的一项不记名调查,有四成的孩子承认曾经偷偷拿过家长的钱,其中超过三成的孩子表示经常背着家长拿钱,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快报2008年4月12日第3版也有过类似的报道,一位妈妈说,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学习成绩蛮不错的,就是经常偷拿家里的钱。“第一次被我发现后,讲道理给他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拿出去用掉了。还有一次是星期天和同学出去玩,又拿了我的钱。我又找他谈,把道理讲遍了,打也打了,他也知道是不对的,但还是要拿。前两天又发生了一次,这次拿了我100块钱。零花钱,平时我都给的,每个星期10块钱。他为什么还要拿呢?真的很恼火。这种事情真的不能碰的,万一到时候去拿别人的,那该怎么办呢? ”
我想,羞辱和打骂,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打骂痛在表皮,疼痛一过,多半还会老方一帖。羞辱刺伤心灵,也许会让小孩改掉坏习惯,但搞不好,会让孩子记恨父母。
4月12日的报道中,我们刊出了一位同事的成功解决之道,他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也有过类似的毛病,现在把他的经验重新登一下,也许对上面那位漂亮妈妈有借鉴意义:
小孩偷拿家里的钱,一般很难发现。那我们又是怎么发现的呢?有一次,早上送女儿上学,临出门时,老婆见太阳很好,决定把女儿的被褥晒一晒,刚拎起被褥一角,女儿发疯似的冲进来,不让晒,然后飞快地从被褥下抽出一卷东西,扔到了楼下。问她扔的是什么,她说没什么。
楼下是一家单位废弃的院子,长满了野草,平时不太有人进去的。我往下一看,那卷东西像一卷钱,我就有点明白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没搞清楚之前,千万不能提这件事。我就装作没事情一样,把女儿送到了学校。
送完女儿后,我又赶回了家。到楼下院子里一找,果然是一沓钱。从数量上看,绝对不是平时的零花钱能攒得起来的,可以确定她偷拿了家里的钱了。
怎么办?我的处理方式是,先不跟她说。过了一段时间,我找了个机会,装作不经意间说起,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每天早出晚归。然后跟她说,你慢慢大起来了,有件事情要跟你讲,家里的钱都放在这个抽屉里,这也是全家的生活费,这个抽屉是不上锁的,你大了,有时可能也要急需用钱,你可以用,但有个条件,最好事先跟我们说,如果来不及讲,至少事后要跟我们说,千万不要拿了不说。其实我也知道,她早就知道我家的钱都放在这个抽屉里的,我这样讲,是希望她知道,爸爸妈妈是信任她的。
不过从那天开始,老婆也多了个心眼,开始记账了。后来清点的时候发现,有时还是会少10块20块的。我们仍旧不跟她说少钱的事,只是抽机会还跟她讲爸爸妈妈赚钱怎么不容易啦之类的话。这样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女儿才彻底戒掉了偷拿钱的毛病。这期间,我们始终没提这个“偷”字,更没有动手打她。
最后,我们也想对那位漂亮的二年级小妹妹说一句——小妹妹,体谅你妈妈的一片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