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回家探亲就遭遇地震,爱人去了一线,他当起了志愿者;虽没能到前线,但他20多天坚持在后方肩挑背扛,气温最高那天,他累倒了三次;一张请假条,暴露了他的身份,他就是西藏山南军分区某部团政委——
4月28日,郑平从部队返回广元老家休假,忽遇“5.12”大地震。灾难发生的当天下午,他立即和几个朋友一起驱车前往青川抢险,但因道路被泥石阻断,无法进入重灾区。晚间返城后,他奔忙于城区各大医院运输伤员、送水、送饭。
5月13日,从广播上听见招募搬运救援物资的志愿者后,他立即到利州区民政局报了名,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当起志愿者。晚上回了家,郑平找出迷彩服取下了军衔和胸章。
各地支援利州的救灾物资很多,物资堆放点分布在城区和城郊,志愿者往往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为第一时间完成任务,郑平从朋友处借来了汽车。每天清晨,身着迷彩装的郑平总会早早到岗,领受任务。20多天,他都带头在物资仓库连续作战,装卸货物2800余车次,多次累到在地,可他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句累……
5月16日下午,城北职中卸货点,气温38度。今天搬运的是消毒品——漂白粉,因天太热脱掉迷彩服,妻子刚买的衬衣很快变成了“迷彩服”。纯棉手套禁不住漂白粉的浸蚀,十个手指都已裸露在外,被“烧”的阵阵发烫。而每扛起一袋,肩上、后背都会洒下一层漂白粉,后颈磨掉了一层皮,加上流下的汗水和洒落的漂白粉,更会感到火辣辣的疼。
5月24日3点过,太阳正当头,广元一机厂救灾物资存放仓库,地上像着了火。已连续奋战了6个多小时,装卸了10多车货物,郑平身上的迷彩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后背上结起了一层白白的盐花。
刚端起饭盒,又来了5大车帐篷。郑平匆匆刨了几口,又跳上卡车开始忙碌。每顶帐篷有150多斤,而今天搬运物资的只有6个人。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几个人就像上足了发条的秒表,匆忙的身影在烈日下来回穿梭。
一车、两车、三车……郑平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今天,这已是他第三次累倒在地了。前两次躺在地上,稍喘几口气就迅速爬了起来。可这次实在力不从心,腿上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旁边的几名队友忙上前搀扶起他。
“救灾如救亲,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郑平咽下几口队友递来的矿泉水,不顾大伙的劝阻,又挣扎着起来战斗。
从5月13日到6月5日,一共23天,郑平干了22天,请假一天。就是请假的这一天,工作人员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5月29日早上,救灾物资组工作人员接到一张郑平托人送来的请假条,这是第一次收到志愿者的请假条,来人说是郑平的妻子。请假理由是送女儿到绵阳上学,假期是一天。
“你爱人不是在部队吗?是个上校呀!”一位监督救灾物资发放的区人事局干部认出了帮着请假的女同志。女同志叫江小蓉,利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科副科长。江小蓉说,头天晚上绵阳东城学校临时通知要复课,一大早必须去送女儿,于是自己来帮丈夫请假。
“上校也来当搬运工?”志愿者都感觉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身份暴露后,在物资搬运现场,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每天都有一个身着迷彩服的上校领着一群志愿者战斗……
记者手记采访中,记者联系利州区疾控中心,负责人说江小蓉天天都在一线采集水样回中心化验,顾不上回家;当上校的儿子去不了一线,在后方当装卸工,70多岁的老父亲很支持;而正上高一的小女儿也非常理解父亲,觉得父亲穿上迷彩服时是最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