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异,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美国自由女神、法国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大本钟瞬间变成冰柱……
看过《后天》的人,无不为这一特技场景震惊,那么它会变成现实吗?这个答案,有批科学家下个月就要去北极寻找了。7月11日,中国将进行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49个科学家里,浙江有11个。
我国曾在1999年和2003年夏季两次开展北极科考,今年是第三次,是规模最大、耗资最多(3000多万元)的一次。
北极就像是中国的冷风机
北极有什么吸引人的?有数字显示,它储藏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煤、1/4的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铁矿、甲烷资源。北极也含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如果它所有的冰盖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7.5米。
最重要的是,北极和我国只隔了一个西伯利亚。打个比方,北极就是位于中国北面的大“冷风机”,经常给我们吹吹冷风。如果它变脸了,可能会让我国经历3个月的梅雨,也可能让海南岛遭受雪灾……
我说的这些,都是可能,北极的冰、海、大气起什么作用?又会怎样影响我国?这就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这次去北极要做的一项重要考察。
北极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的冰雪每年以3%的速度消融。好消息是,100年后的今天,北极可能开通欧亚之间的航道,比目前走欧亚大陆南边的航程至少要缩短6000公里。但这也是一个坏消息,整个北半球的气候都会受此影响,而中国可能因此出现一些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
这些极端天气的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据介绍,北极是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得最快的区域之一。所以,北极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怎么吸收等碳循环过程都是这次北极科考的重点。
从5000米的海底带回点东西
这次北极科考,往返航程超过1万海里。浙江万里学院陈吉刚老师更实在,他要的是北极5000米海底的沉积泥。
作为浙江唯一的高校代表,他带着“极地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这个项目,希望能将带回的深海沉积泥进行分离、培养,看是否能获得低温酶、抗肿瘤物质、抗冻蛋白质等微生物。
低温酶洗涤剂,能在低温下洗净衣物,减少能源浪费;抗冻蛋白质能应用到食品、水产的低温储藏……陈吉刚说,极地微生物还能起到生物修复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降解白色污染,分解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