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温州6月26日电 今天,瑞安市飞云镇种粮大户蔡德生站在田埂边,指着长势喜人的早稻告诉记者:“今年我承包了260亩早稻,从种子、化肥到农机,政府都给了补助。现在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在温州市一揽子政策的激励下,更多像老蔡这样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早稻的积极性大增。据统计,今年温州早稻播种面积达51.89万亩,比上年增5.5万亩,超额完成了50万亩的计划任务。
“抓好粮食生产要多措并举,尤其是要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创新机制制止耕地抛荒等现象。”温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开春以来,温州市首次将粮食生产纳入了目标体系,实行分级管理。2000多名农技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生产、提供服务。市里还制定了补贴、补助和奖励一揽子政策。仅市本级财政今年投入粮食生产的资金就达2385万元,比去年增长71.4%。
实现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和全程机械化服务,是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瑞安、乐清、平阳等主要产粮县(市)和产粮乡(镇),纷纷出现由村级集体、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唱主角,积极创新耕地流转模式,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喜人局面,为破解“有地不种、想种没地”难题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瑞安市桐浦乡岭南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200余户村民如今把600亩稻田全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组织农机合作社进行集约化管理,往年无奈抛荒的农田,今年全部插上了绿油油的秧苗。
温州市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为粮食生产“添薪加火”。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专业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专业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一条龙”有偿服务,或提供某一关键环节有偿服务。乐清市伊新农机服务站在温州率先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今年早稻机插服务达8000多亩。目前,温州市已有100多家与粮食生产有关的合作组织,有6家专业的统防统治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