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是瓯海区瞿溪镇雄岙村曾经拥有的迷人景象。这里曾是“绿色生态村”,并有瓯海“生态公园”之美誉。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少人随意将垃圾倾倒于山涧中,已经严重地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村民的饮用水源。有村民说,如果再不想办法解决垃圾问题,再过几年,这里就将成为一个垃圾村。
有人随意倒垃圾
前几天,记者走访了雄岙村,一路上槐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可另一番场景却令人触目惊心:在瞿湖公路两旁垃圾成片,围绕该村的山涧两边也同样堆满了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排水沟里浮满杂物。
今年初,村里为阻止一些人往山上乱倒垃圾,曾组织了几十人到山上守护,但收效甚微。村民陶贤高说:“我们要守24小时,可一些人开车上来倾倒垃圾只需5分钟,真是很难守得住。”
6月9日下午,瓯海区瞿溪镇拖拉机驾驶员陈某,载着一车建筑废土运到瞿湖公路准备倾倒时,被守候在此的雄岙村村民抓个正着。村民们在现场看到,陈某倾倒垃圾的地方,建筑废土沿山势而下,还压倒了原本茂盛的树林。目前,瞿溪镇有关部门正协商处理此事。
村民饮水被污染
雄岙村三面环山,瞿湖公路盘山而上。全村森林覆盖率95%,约有4000亩树林,其中有些是树龄200年以上的珍稀树木。由于村后山麓泉水清澈甘冽,村民们几年前在山上修了水池,把水引下山,雄岙村村民都以山泉水为日常饮用水。
可近几年,这山水变味了。村民们发现家中水管流出的水越来越混浊,还有股怪味。
村民们上山找原因,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山林里。垃圾中以鞋革余料、化工残渣为主,还混着家禽尸体。那些粉屑和皮革废料未经处理,一到下雨天,废液混着雨水渗进附近的水渠。
“现在我们用水都提心吊胆,更多人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来喝。”村民陶正星说。
村民潘庆海忧心忡忡地说:“这几年村里很多人生病,胃不好,不知道与喝这水是否有关?”
缺少垃圾消纳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垃圾往山涧中倒呢?据称,关键问题是当地缺少垃圾消纳场。据了解,全市唯一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设在龙湾区灵昆镇。在瓯海区还没有消纳场,通常处理建筑垃圾要运到灵昆消纳场,从城西的瞿溪将垃圾运到城东的灵昆,这无疑增加了垃圾处理成本。
原先瞿溪镇政府为了消纳建筑垃圾,曾在附近开辟了垃圾填埋场,但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建筑垃圾量不断增加,原先的垃圾场已不堪重负。
垃圾处理路在何方
瞿溪镇环卫所一位姓杨的工作人员说:“建筑垃圾因为烧不掉,垃圾焚烧场没法处理,所以我们也不能收。”而被村民发现随意倾倒垃圾的陈某也觉得委屈,他说:“附近没有可倒建筑垃圾的地方,环卫所又不收,这废料该往哪里倒?”
雄岙村党支部书记潘建林说,垃圾处理后,将在公路沿线设立禁倒垃圾的警示牌。但对于警示牌能发挥多大效果,他也不知道。
市行政执法局瓯海分局瞿溪中队中队长叶建国说,为了管理好建筑垃圾,在掌握辖区各个工地的建筑垃圾量的同时,他们已安排人员每天晚上监管巡查。
瞿溪镇负责人表示,解决随意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找到倾倒垃圾的出路,当地政府、规划、环保等部门要确定建设一个垃圾消纳场。同时,还要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最终促使农村环境根本改善。
记者手记:垃圾,拖了新农村建设的后腿
拥有迷人景色的瓯海雄岙村如今被垃圾所困。无独有偶,前不久,乐清、瑞安等地相继出现了“垃圾围村、垃圾围镇”的现象,破坏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影响了城镇的形象。垃圾,拖了新农村建设的后腿,减缓了城镇建设的脚步。
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很多问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几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场,露天粪坑随处可见,河道成了天然垃圾场。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市人大代表李建余的一份《关于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及城镇区域的不断扩大,农村和城镇垃圾处理成为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温州市市政园林局市容管理处副处长李逸建议,应大力推进农村和乡镇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建成完善的垃圾集运点,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简量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