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这两天,我省高校期末大考陆续结束,不少大学生静候在电脑前,等待老师给他们的评分。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面临人生的各种选择和诱惑,对待平时上课、写论文及考试所花的精力大不相同,故收获的成绩和心情也相差甚远。
东拉西扯写论文
6月23日至7月3日,是浙江大学的期末考试时间。王小诺(化名)这学期有6门考试,今年下半年就要去德国交流了,没想到竟然挂了一门课。这门课最后的考试形式是写一篇课程论文,且任课老师提前布置了论文题目,给学生留下了三周半的时间进行论文撰写。小诺说:“我现在的状况就是那句俗语‘善泳者必溺于水’的印证,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写论文是最拿手的,结果却挂掉了。原来还在担心这门课的成绩不高,现在却一点悬念也没了,我连期待的资格都被取消了!”
小诺很后悔当时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老师课后推荐的阅读书目也没去读,最后对这门课完全失去了兴趣,写论文时文思枯竭,找不到一丁点的灵感,再加上晚上总是熬夜看欧洲杯,定不下心来看书,一直拖到交论文的截止日期还没开始动笔。尽管后来老师又通融了三天,但27日上午10点是最后期限,小诺只好东拉西扯地凑字数。
10点多的时候小诺把论文发到老师邮箱,原以为彻底解脱了,可是收到老师的回复邮件说,该篇论文的上交时间超过了规定期限,所写内容与本课程没有联系,且没有成篇,建议小诺下学期重修。小诺说当时就感觉崩溃了,不过归根究底责任还是在于自己,只好认了。
对于大三中文系的学生而言,考试的紧张和对分数的在意程度有所下降。一方面是因为考试形式以交课程论文为主,很少有闭卷考,无须死记硬背;另一方面是学生除了课业的压力外,还有就业、考研的压力,精力难免分散,同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前途有了较为明朗的预期,因而对分数的看法有了改变,只求通过,不再刻意地追求高分。
晕了,一天考3门!
但大学里也有考试高手。浣芳是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学系大三学生,这学期末有7门考试,再加上英语六级,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专业户”。她考试的科目有:国际经济法,法理学,法律文书,证券法,仲裁法,婚姻法和经济法。“因为这些课程都要考察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都是一些主观题,从复习到考试我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脑袋都要考焦了。”
其实,浣芳做题的速度还是挺快的,以前两个小时的考试只要1个半小时就够了,但是这学期的考试量猛增,能做完就是大幸了。“最痛苦的是,我一星期考5门,都不知道自己的手在写些什么,星期四下午考证券法,星期五晚上考法律文书,星期六下午考法理学,有没有张冠李戴自己也不清楚,我的机械想法就是赶紧填满,别留下空格。”听浣芳的口气,还算自信,“我中学的一个同学在另一所高校读书,她更惨,一天考3门,都赶上一日三餐了!”
如此密集的考试,究竟好不好,大学生争议颇多。在等待老师评分的日子里,已经有不少学生耐不住,频频给老师打电话,恳求“手下留情”。说白了,一番劳苦下来,大家都害怕挂科,否则下学期还得交钱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