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
2004年是台州缝纫机的大热之年。在这一年,蔡开坚旗下的中捷股份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成为当地第一家上市的缝纫机企业。上市之后,中捷股份一改近70%的负债率的情况,也增加了融资能力。邱继宝也当选为首届浙江商人年度风云人物,又获得了“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的称号。
事实上,在“十五”期间,根据缝制机械行业协会的统计,这个产业实现了年均26%的产值增长率和25%的创汇增长率。2004年则刚好处在长长一段繁荣期中间。
更大的利好在于2005年1月1日,困扰中国多年的(至少当时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纺织品服装配额问题由此走进历史,中国的这两类商品出口将出现大幅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原来的进出口经营资格也由审批制度改为登记和核准制。很多企业都在为此备战,缝纫机行业也是这波潮流的受益者之一。
蔡开坚、邱继宝两人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然而浮华背后,行业未来的空间显然不如表面那么乐观。
如果说在此前10年的中国,当时缝纫机行业面临的是无比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到了2004年则早就急转直下了。
中捷的招股说明书上提供了一段数据,当时世界上缝纫机年总产量约1,700万台,其中我国占总产量的50%左右。这也意味着从数量的角度看,中国的缝纫机行业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简单的一个理解是产量最多只能再翻番。而技术升级之路更是步履维艰,2001年中捷的毛利率曾经超过30%,由于竞争的加剧,2004年的毛利率已经降低至24.53%。
2004年1月1日,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再次下降,从17%降为13%。降幅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和之前的全然不同。
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时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当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这也迫使中国被动投放了很多基础货币,其结果是货币成为了极易获取的资源,各类廉价工厂也拔地而起。随之,中国的这些工厂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状况,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
退税率的降低拉开了宏观调控的大幕,而利率也开始上调。当年10月,央行宣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两剑并发之外,人民币升值在持续争论了整整近两年后终于启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此后,央行又发出通知,两次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
缝纫机行业的日子骤紧。在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后,行业性的周期衰退到来了。2007年10月份,几乎是瞬间,缝纫机行业的形势斗转直下。同一时间,媒体中陆续传出了下游服装行业大批企业停产的新闻。
洗牌
长长的繁荣期使得行业里充斥着各类大大小小的缝制企业。
作为全国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台州市拥有规模庞大的生产企业群体,历来是行业调整的风向标。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台州缝制设备规模企业总产量为101.56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5.3%,产值和效益也出现明显下滑。在今年5月,台州市经委已经专门发文解决缝制行业的困难,其中就包括飞跃集团的问题。
在另一份文件中,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将缝制设备行业低迷的现状归结为“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国内服装产业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行业内不少企业私底下向《浙商》记者承认,其实大家都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缝纫机行业目前还只能从规模上称霸,而在产值方面其实并不大,甚至出口总值不如进口总值。
但是,行业将在整合并购中迎来新生,宏观调控则更像是一个推动器。
杰克集团副董事长阮福德对未来充满期待,按照缝纫机行业目前的状况,高中低端产品的产值大致呈3:3:4的格局,而即便中捷和杰克的份额相加也只有12%,相对于60%的中高端市场,未来潜力巨大。而一份名为《台州主导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报告》也指出,目前,台州工业缝纫机正向高档次和多功能特种机型转移。
“这个行业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企业。像日本现在几家企业各自分工明确,‘飞马’主攻包缝机,‘重机’是平缝机,而‘兄弟’则是高档的包缝机和平缝机。”阮福德说,“2008年将是缝纫机行业洗牌之年。两三年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不像前几年,(人人赚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飞跃多年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增收不增利,令其自身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宏观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飞跃之困
似乎一直在展翅高飞的飞跃突然“受伤”。
2008年飞跃在经营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的同时,被曝出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据了解,由于飞跃资产斑驳以及近年来盈利能力的退化,使得该企业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地一位金融界人士透露,年初有股份制银行在贷款到期后不再续贷,飞跃当家人邱继宝被迫求助高利贷以充实流动资金,加剧了资金紧张状况。
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行业标杆企业身陷困境呢?
海外出口受阻
1994年是个很关键的年份。补鞋出身的邱继宝也建立起了他的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
事实上,邱继宝的经历远比蔡开坚来得艰辛。1982年,邱继宝用尽了自己的积蓄又贷款300元,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东北擦了三年的皮鞋,又在椒江附近的缝纫机零件厂做了一年多的学徒。
为了生产喷雾器零件,邱继宝从上海请来了师傅,并把自己的新房腾出来,自己和新婚妻子打地铺;把井水留给师傅用,自己去河里挑水喝。
4年之后,初具规模的小作坊建立了起来,邱继宝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新的想法。这一年,飞跃的前身——椒江市第二工业缝纫机厂成立。
之所以选择缝纫机行业,是因为当地的缝纫机产业已初具规模。邱继宝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了他的缝纫机之旅。循着当地第一家缝纫机厂——椒江市第一工业缝纫机厂的途径,他把获取订单的希望放在了广交会上,不过订单却来之不易。
邱继宝曾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讲述过这段历史:带着满腔的热情,他背着自己生产的拷边机,赶到外商云集的广交会上。由于他是个体经营者又来自不知名的小厂,就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焦急之余,邱继宝围着会场转了好几个圈,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墙内的下水道,他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结果被保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不但被罚了50元钱,还被罚站了半个小时。他暗自发誓将来要在广交会上拥有一席之地。随后,他在深圳罗湖口岸找到一位面相忠厚的香港人,托他代买一本香港电话号码簿。靠着这本电话簿,邱继宝找出了全香港所有经营缝纫机的店铺,逐个地寄产品的样本、照片,终于接到了第一笔从香港来的几千美元的订单。
等到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成立的时候,邱继宝甚至已经拥有了一个海外分公司——1992年香港分公司就已经设立起来,这也是后来飞跃建立起分公司制的销售网络的第一颗子。
但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风暴爆发,一时间波及南美的巴西,巴西政府紧急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包括调整外汇、缩减赤字、增加部分工业品进口税。
而南美则是邱继宝一心要在海外扩张出口的重镇。风暴之后,邱继宝被迫把眼光投到东南亚市场。而同期中捷的蔡开坚则有了不同的反思,除了当时一年6万台出口的计划过于盲目,另外他还发现了两个细节,一是外销的客户回款不够及时,二是国内的缝纫机回报率更高。由此,蔡开坚把目光逐渐转向了国内。
1998年,飞跃还在迈阿密成立了美国分公司。其实,当年的海外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是美联储出手相救,由于俄罗斯拒绝支付债务而引发美国长期资本集团的倒闭,有可能引发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当年,亚洲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惟一的好消息是国内缝纫机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再次恢复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