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出文明和谐交响曲——德清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纪实
走在德清县城的街头巷尾,你会发现,优美整洁的社区多了,乱扔乱画乱停少了,人性化的街头设施也多了,乐于助人多了,不雅现象少了……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和谐。
“新”与“旧”中擦亮城市底色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面貌不改,群众难受,文明难求。顺应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从2003年开始,德清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要把德清创建成示范文明城市,把德清打造成杭州的“后花园”。
以彻底改变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城市美化绿化工程相继启动;德清大道、千秋广场、河滨公园、春晖公园、博物馆等诸多提升生活品质的项目纷纷上马。
县城有不少小区的建设比较早,设施相对陈旧,为此,县政府出资140多万元,更换破损的楼道灯,粉刷破旧的墙壁。群众说:“改善人居环境,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德清的领导说:“创建是德清一个为百姓办实事的载体,创建就是为群众解难题,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去年,德清县城32座公共厕所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一直让城西百姓揪心的雨污水总管工程得到改造,同时,政府每年拿出550万元,用于西部乡镇的生态环保和污染整治;11个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绿化长廊880多公里,三分之一行政村已建有多种类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初步统计,德清先后投入6亿元用于文明城市建设。
首创道路保洁路长制后,去年,德清又建立了机关干部“每月奉献日”,开展了“万名市民清洁家园”活动,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卫生保洁模式,尝试了招标制清除“牛皮癣”。
现在,哪里有烟头、纸屑,立马就会有人来清扫;哪里有“牛皮癣”只要一个电话就会直接清除。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由此得以建立。
如今,登上武康镇附近的山顶,放眼望去,整座城市山水相间,一片绚烂。漫步街头,园林小景点缀,城市霓虹闪烁,各色花草生机盎然。德清建设局一位负责人高兴地说,现在德清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
“新”与“旧”在文明创建中相融相兼,让这个城区的底色变得绚烂多彩。
“雅”与“俗”中净化城市灵魂
“中华游子文化节”、“社区邻里节”、“德清民间收藏展”、“欢乐市民节”、“欢乐德清”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千百读书活动”、“社区纳凉晚会”……一个个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渐成品牌,并成为德清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优秀的文化对于提高辖区居民素质犹如春风化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仅仅去年以来,德清就组织广场活动48场,引进专业文艺团体演出54场,举办基层文化活动926场,下乡放映电影2372场,建立村民读书读报点2889个。
“文明五心评选”、“十大陋习征集”、“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竟赛”、“城市文明宣传标语征集“、“窗口双十佳评选”以及文明劝导、文明卫生市民寻访、文明卫生义务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改变了人们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习惯,推进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如今走进德清,你遇见的是一张张友善的面孔,“你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等文明用语的使用频率多了,自觉排队、尊老爱幼、爱心奉献的多了,各种志愿者服务队伍多了;而闯红灯的少了,随地吐痰的少了,随地乱扔垃圾的少了。“破除陈规陋习,共建美好家园”、“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德清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们已经转化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大”与“小”中奏响和谐旋律
城市创建工作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只有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让群众共享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找准群众的诉求,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这些年,德清推行阳光行政,先后取消和调整审批、审核项目300多个,54位县局级领导接听受理群众反映12219起,办结率99%,满意率95.4%。
通过“创10安”(即平安家庭、平安建筑工地、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银行、平安娱乐场所、平安车站、平安大道)系列活动的开展,为百姓筑起了守护平安的另一道屏障。
此外,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开通杭州与德清城市公交,农民门诊住院费零起点报销,对26万农民以及1.3万企业退休职工实行免费体检,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保率达到97%;辖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为5万城镇弱势人群制定了《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近7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享受同城待遇的教育新政……
“大”处点睛,“小”处传情。一件件让老百姓从心底感动的大事小情,是“情为民所系”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