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无阻寻根脚步。
又一年的“寻根之旅”夏令营,将于5天后迎来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 每年夏天,“寻根”热成了侨乡温州的独有“风景”。
推荐阅读
贵州瓮安县委书记和县长被免职
台湾游十八日正式开放 押金五万
暴雨造成首都机场95%航班延误
列车开走百余人滞留车站
老师伯讲新闻:殉情?赌祸!
村主任公然开价:要承包工程先给30万!
寻根,在很多长年呆在温州的温州人看来,几乎是个空泛的概念;但对于走出去闯荡天下的在外温州人而言,这两字背后,却是缠绵在心头的那一脉乡愁: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何番境遇,天下温州人始终要续上乡情、亲情,连接文脉、血脉。
上周,《欧洲时报》报道说:法国一位学者在温州待了6个月,用镜头记录下温州人,拍摄了一部《那里的温州人在这里》的纪录片。片子在巴黎11区面向温籍侨胞放映时,透过镜头,听着熟悉的乡言俚语,看着习惯的风土人情,温籍侨胞无不唏嘘感叹。
的确,行之愈远,乡情愈浓。
42年前远赴法国,旅法侨胞韩天进在漂泊了整整30个年头后,选择了回到故土。他把巴黎的产业交给子女,自己回到家乡办实业、做慈善。今年3月,这位79岁高龄的老侨胞,成为14名首批受省侨办、市侨办表彰的温籍海外侨胞之一,理由是:对家乡发展有突出贡献。
贡献故土,只因根在这里。
有一种乡情具体而实在。市侨办统计,遍布全球的42万温籍侨胞,创造出温州经济中的三个“80%”现象:全市侨资企业数量、投资额均占三资企业总数及总投资额的80%左右,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0%直接或间接来自华侨和侨资企业。
多年闯荡在外,今朝反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侨胞成为温州发展的宝贵资源、独特资源。他们最早进入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最早参与温州旧城改造,乃至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外资金库”、“海外智力库”,为温州发展注入自己的一份支撑力量。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流淌在身上的血脉,让海外温州人始终依恋着故土,以及这片土地所禀赋他们的财富。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一位海外温籍侨胞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今天,40多万海外温州人奋斗有成,凭的就是温州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让很多海外老华侨受用一辈子,但现在,一些华裔新生代,与父辈们出现文化偏离,有的连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了,回到祖国要靠翻译。
“失根”之忧,唤起文化薪传的坚守。
潘世立,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校长。十几年前去欧洲时,看到一些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孩子连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不会写,这位在瑞安教育局干过7年、一度做生意经商的温州人,又一次选择了教育。落实校舍、师资、教材、生源、经费……他用了5年时间,四处奔走,创办了佛罗伦萨第一所中文学校。
“在异乡创办一所中文学校不容易,但哪怕因陋就简,采用家庭办学的方式,也要传授中文。”潘世立说,“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要数典忘祖,我们选择了坚持。”今天,温籍侨胞创办的海外中文学校已超过30所,成为华文传播的重要力量。
这些温籍侨胞所坚持的,不仅仅是华文教育,更是一种“把根留住”的精神守望。
把根留住,因为这份信念,“寻根之旅”夏令营已在我市坚持了近10年。作为维系华裔新生代中国情结的一项留根工程,市侨办透露,1999年第一次举办“寻根之旅”夏令营时,参加的华裔青少年仅30余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华裔孩子利用假期回乡“补充”中华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夏令营人数逐年增加。
“我保证,这真的是我最后一次来参加夏令营了。”一位已连续3年参加夏令营的小营员,在电话里这么“信誓旦旦”地向市侨办工作人员保证。市侨办工作人员笑着说,这孩子已经一连保证了3年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拿着毛笔歪歪斜斜一笔一画,仿佛在做游戏;可几年下来,孩子认真了,慢慢领悟,慢慢珍惜所学的东西。
老侨胞的坚守,新侨胞的执著,透过这些,我们依稀看到,一种根脉的力量,连形,连神,连魂,就这样细水长流,点点滴滴,渗透进了天下温州人的血液里。
写到这里,想起温家宝曾说过的一段话:“我们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们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们海外华人、华侨无论走多远,祖国母亲总是惦记你们。我们又都是祖国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什么时候树叶都离不开树根,即使到老了,也想叶落归根。”
绿叶对根的依恋,这就是天下温州人的故土情怀。 王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