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7日讯
昨天早上7点多,家住北岸琴森的小孙和妻子小王就来到白沙路的孙大爷家中,给孙大爷买来了馄饨和小笼包,还有很多菜。孙大爷见到他们,满脸笑容。
这场景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小夫妻周末回父母家,而实际上,小孙、小王与孙大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孙大爷是一位孤老,而小孙夫妇是一对志愿者,他们从2005年开始参加了白沙街道的“爱心家庭”活动。3年来,他们都会在周末上门看望孙大爷,很少间断。
“爱心家庭”是白沙街道2004年推出的一项义务为老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是居住在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贫困的空巢老人和子女不在身边的烈属。街道为每位老人物色志愿者组成虚拟的“爱心家庭”,志愿者中包括社区的退休党员、妇女、学生、辖区的驻甬部队战士等。社区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特长,安排他们扮演“爱心家庭”中的不同角色,而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利用空闲时间为老人开展做家务、聊天、读报等亲情服务。
孙大爷和小孙夫妇这对“儿子儿媳”一起吃完中饭,“孙子”小何也上门来了。2005年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爱心家庭”活动时,小何还是一名中学生,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我和孙爷爷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在我心里他和我亲爷爷没什么区别。”小何说。
昨天,白沙街道辖区内的20个“爱心家庭”,几乎每家都有“亲戚”上门。“我是真把他们当自己孩子看,他们也真把我们当长辈看!”说起自己的“爱心家庭”,家住大庆新村的盲人夫妇戴掌明、王立芬有着说不完的话。
2005年10月,本报和白沙街道联合为5个新的“爱心家庭”招募“家庭成员”,当时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023班18名学生党员成了戴掌明、王立芬一家的“家庭成员”。戴大爷夫妇都是盲人,唯一的女儿又有精神残疾,长期住在福利院,老两口平常生活中难事不少。这18名学生分成6组,每到双休日就会轮流来到戴大爷家中,帮老人做家务,给老人读报。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师弟师妹又接过了班,继续当两位老人的“乖孙子”、“乖孙女”。
目前,白沙街道的20个“爱心家庭”共有120名志愿者为之服务,他们提供的亲情服务深受老人们欢迎。街道方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街道的“白沙义工俱乐部”为依托,组建更多的“爱心家庭”,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使之由一种单纯的志愿服务变为一种新型居家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