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不少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在杭州玉皇山南边的天真山上,曾建有天真精舍,因为和心学大师王守仁渊源颇深,它在明朝时闻名天下,令王门子弟“蚁聚”西湖湖畔。可是,天真山那么大,精舍当时究竟建在哪里?这个困扰文物专家们多年的谜团,如今一朝得解。
杭州玉皇山南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整合工程是今年西湖八大工程之一,这样的工程往往同时伴随考古发现。
记者走八卦田北入口白云庵路,经过白云庵后,能看到一个上山路口,路口很窄,石级上全是滑滑的青苔,上山要非常小心。步行约5分钟,路边有座天龙古寺,再往东走些,看到两座小坟包,一块青石碑躲在坟墓后头,被枝叶挡得严严实实。
“几年前,我曾经满山找它,可是总不见面。可也许正因为藏得隐蔽,这石碑才能保存如此完好,”文物院工作人员说,“石碑所在地应该就是精舍原址。”
撩开树叶,露出满是青苔的石碑,上面赫然刻着明代阳明学岭表大宗薛侃撰写的《勒石文》。
对文物工作人员来说,这篇《勒石文》并不陌生,在《中离全书》卷十二(“中离”是薛侃的号)中,早有全文记载,拿来对照,果然一字不差。
嘉靖庚寅(1530)秋,天真精舍成。中为祠堂,後为文明阁,为载书室,又为望海亭,左为嘉会堂,左前为游艺所、传经楼,右为明德堂,为日新馆,余为斋舍。周以石垣,界则东止净明,西界天龙,北暨天真,南抵龟田路。是举也,成夫子道意,四方同志,协而成之,勒之於石,俾世守者稽焉。
碑文中,天真精舍四界分明——东到净明(寺院名)、西到天龙寺、北到天真山、南到龟田路;精舍四周用石头砌了围墙,建筑结构也十分明晰,大约有三进房屋,其中中间是纪念王守仁的祠堂,后面有图书馆、望海(钱塘江)亭,前面是游艺所、传经楼、明德堂……另外还有辅助用房如斋舍等。
16世纪,中国明朝的学子们为了天真精舍“蚁聚”玉皇山南,都为了一个人——王守仁,字阳明,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心学”创始人。
16世纪初,天真山上还没有天真精舍时,王守仁曾在此讲学,天真山多奇岩古洞,俯瞰八卦田,左抱西湖,前临钱塘江,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块宝地,“盼着在一片湖海之交的地方卜居终老,只为眼前能常见浩荡,便像找到了家似的,心与山水一起明白起来了”。
随同老师登临的学者王畿、钱德洪自然懂得老师的心意,在富阳与老师分手后,便回去准备建立书院,盛赞天真之奇,当然正合阳明的意思。
1530年,王门众弟子们集资购天龙寺僧地,还置了田地,用田地收入来提供四方学者聚集时的用度,于是这里成了王门的定期聚会讲论据点,每年春秋两祭祀,每次一个月。
直到明万历八年(1580)诏毁天下书院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