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7日讯
创业创新,政府部门需要做什么?
宁波市按照全省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今年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创业创新送服务“五个行”活动。截至7月4日,参与“五个行”活动的28个市直单位共向基层派出包括各类专家在内的送服务人员5968名,服务基层单位5482个,受服务群众达到180万人次,开展各类讲课、培训235场次,送物资资金532.9万元,解决一线实际问题1325个。
点题服务:群众需要什么送什么
“专家们的到来真是雪中送炭!”余姚燎原灯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说起宁波市人事局前阵子的送科技服务来,直竖大拇指。
原来企业最近一直为一种大功率路灯的设计犯愁,这种路灯的光源部分可使用5000小时,但与之配套的电子驱动系统寿命就短很多,从而影响了路灯的整体寿命。正好,“专家教授智囊团企业送科技服务行”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几位教授表示,他们实验室正在研究这类课题,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企业负责人听后长舒了一口气。
企业和群众“点题”需要什么,就送什么服务。据宁波市主题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该市广泛开展了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在普遍了解基层需求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了“五个行”服务:“协调服务推进重大工程项目行”,着力推动重大工程项目进度;“农技卫生文化乡村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专家教授干部企业行”,增进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就业保障教育社区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安全质量环保市场行”,优化市场运行环境。通过这五大类服务,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在“两创”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在鄞州区上王村,过去通村公路上有2公里长的路段没装路灯,村民出行不方便。区政府和交通局在“结对联心送服务”中了解到此事,立刻拨出35万元的道路维护资金,在这个路段安装67盏路灯,目前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安装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今年10月就能启用。
造血服务:充分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
象山县不少乡镇有许多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像晓塘乡的柑橘、土鸡蛋,定塘镇的西兰花等,过去由于信息不通畅,酒香飘不出深巷。宁波市信息产业局和市委农办联合组织了“农村信息化乡镇行活动”,把百镇百场万人培训活动送到各个海岛和山乡,让更多农民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农产品生产从种苗选购、种养技术培训到市场销售,都能通过网络得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在定塘镇下营村,市信息产业局的专家成立了宁波市首家农村信息服务站,并赠送了10台电脑,包容极广的信息网络逐渐缩小了城乡的“数字鸿沟”,村里的绿色蔬菜在市场上也越来越畅销。农民们禁不住称赞:“种了几十年地,没想到上网让我们多赚了不少钱。”
拓展就业渠道,消除“零就业”家庭,是宁波市送服务的另一个“造血”之举。“只要不挑不拣,24小时内一定帮忙找到工作。”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在摸清城乡失业人员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等活动,为群众解决就业难题。仅市区就开发了6391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一些大龄失业人群,鼓励困难群体自食其力。而专场招聘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更是不计其数。近日,租住在奉化锦屏街道锦山社区的农民毛岳雷就是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帮忙,成了捷达家政服务公司的一员。他感激地说:“没有送服务活动,像我这样既没文化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要找工作真的太难太难。”
持久服务: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创业创新是一个持久的主题,为了不让送服务活动变成“六月里来、七月里走”,就必须建立起长效的机制,让服务有效地延伸下去。
自主创业,政府买单。鄞州区为鼓励创业、降低门槛,从7月1日起,采取“直接免收、财政补助”的方式免收区内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免费用达6500万元。同时,该区从今年起,每年将落实5000万元信贷额度专项用作被征地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创业的小额贷款,不断完善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宁波市科技局和市人事局牵线搭桥,建立了如“产学研科技合作交流会”、“专家教授企业行”等一系列高等院校专家教授与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并邀请了中科院、浙大等21所高校、研究院所与1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对接,达成了科技项目合作意向18项。
宁波市工商局在送服务活动中了解到,一些企业急需注册商标,但由于商标的申请注册周期长达两三年,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企业目前的发展造成了不小障碍。而另一方面,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注册商标是闲置的。为了盘活商标资源,市工商局在组织开展“商标交易会”的同时,还通过互联网组建了“网上商标交易平台”,将闲置的1000多个商标挂到网上,供有意向的企业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