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7日讯 吹拂了千百年的杭州湾海风,即将成为慈溪这座新兴海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记者日前在慈溪市获悉,去年5月开工建设的慈溪风电场一期工程已步入尾声,目前有8台风力发电机并网试发电;到今年10月工程竣工时,全部33台风力发电机都将并网发电,可满足慈溪市近四分之一的居民生活用电。
慈溪地处杭州湾南岸,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条件得天独厚。2006年6月,经省发改委批准,慈溪民营企业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成立慈溪长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总投资6.43亿元。杭州湾风力资源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
如今,慈溪风电场已初具雏形。记者来到慈溪市东北水云浦至徐家浦长约11公里的海涂上,看到已经有18台风力发电机安装完毕,犹如一排大风车,迎着海风转动风叶,壮观又美丽。据介绍,还有15台风力发电机将在9月底完成吊装。
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要“走进”百姓家,还需要一个“媒人”帮忙。
在风力发电场中部,有一座110千伏的升压变电站,长江风电公司副总经理马晓国告诉记者,由于初始电压低,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都要经过12千伏的集电线路接入这个变电站,在这里升压至110千伏后再接入电网。
在风力发电场变电站主控室,马晓国指着一台电脑屏幕告诉记者,已投产的8台风力发电机均运行良好,每台日均发电量达到1万度。以此计算,风电场一期竣工后,日均总发电量将达到33万度,可满足慈溪市近四分之一的居民生活用电。
作为新能源项目,风电场的“绿色效益”引人注目。据统计,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火电相比,慈溪风电场每年可节约标煤3.1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7万吨,节约淡水27万立方米。
尽管在慈溪的供电格局中,风电场一期竣工后的贡献还谈不上“一枝独秀”,但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已让众多企业怦然心动。慈溪市发改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划,慈溪陆上风力发电规模将达到10万千瓦,并将考虑发展建于海上的近海风电场,还要开发太阳能,而民企将是实施新能源发展蓝图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