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衢州7月7日电 走进衢州柯城区中央方村的柑橘林,你会突然发现一大片水稻田。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被“冷落”了好几年的低洼荒地。
中央方村的农民方建生前不久一口气承包了村里34亩低洼荒地,经过改造,种下了水稻,“如果顺利,明年计划将村里的200亩低洼地全都承包下来”。
这34亩低洼地原来都种柑橘,但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橘树经常遭受冻害,橘农索性让它“自生自灭”。也有村民曾经想把低洼地改造成水田,但因为改造成本较高,单个农户难以承担,因此这些地一直都荒着。
随着国际粮食价格日益上涨,“嗅觉”灵敏的方建生觉得,承包低洼地进行规模生产,或许会有较好的效益。正好柯城区农业局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方建生立刻承包了低洼地。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种上了水稻秧苗。
比起直接承包良田,低洼地的改造成本不菲。由于第一年改造,插秧机根本下不了地,铲橘树根、平整土地、插秧几乎全靠人工,此外还要修建水源供应系统,工程不小。不过,方建生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第一年肯定赚不到钱,但种过一季水稻,土壤变得成熟了,效益慢慢就会上来。而且水稻收割后,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他觉得,34亩地还不够形成规模效益,打算承包村里所有的低洼地。
“敢于吃螃蟹”的方建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柯城区农业局通过项目免费修好水渠,还为种植第一批水稻所需的化肥、农药“买单”。柯城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翁水珍说,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就是希望引导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低洼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