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不好意思,明天上午农行总行有领导到温州调研,下午经贸委有一些会,后天再联系吧。”
后天又联系,又不行——因为那天下午国家商务部高层到温州要开展调研,所有行业协会会长都在为此作准备……
此次温州采访,很多企业不愿露面。对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会长周大虎的采访,因而搁置了好几天才完成,倒不是周老板摆架子,而是这段时间温企困境实在引起太多层面的注意。
这其中,又以打火机行业的萎缩最为触目。据周大虎告诉记者,最高峰时(1993年左右),温州打火机企业有3000多家;近几年在六七百家左右;而现在,开工的不到100家。
到温州采访前,记者搜集了一张打火机企业的“10人名单”,当然这是随机的小测试。以下是逐个打电话的结果。
10家公司中,有两家继续运营;4家电话为空号;其他4家已经关闭,其中有一家转行做配件。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告诉记者:“我的公司也不算小,原来有100多人,后来慢慢变成20多个。有一段时间没订单,我一直养着这20多个工人,希望等到形势好起来。”养了好几个月后没转机,他关闭了公司,赋闲在家。
他不愿说更多的情况,为了能够采访到更多更详细的内容,记者几乎发动了在温州的所有联系人。
有一个老板断然拒绝,他说:“我们温州打火机全国都有名的,现在大家日子不好过,我出来说话太丧气。”
另一个老板婉言拒绝:“我虽然做得不好,做得好的企业还是有的,你多写些好的例子吧。”
……
数千家温州企业曾经在打火机这个领域奋斗过,他们共同打造了浙江的两大打火机基地之一(另一个为宁波)。但是现在,大部分公司消失了,只在因特网上留下曾经的名称和信息。
周大虎:这是第三次洗牌
参加完商务部到温州开的调研会议后,大虎打火机公司董事长周大虎接受了记者采访,他看起来气色不错,挺乐观。“开了会发现困难不是一个行业的事儿,大家都在找对策。”
周大虎给记者分析了打火机行业的一些情况,他提到了前不久行业的一次年会。
“以前年会都得大办,请很多领导,来几百号会员,大家喝酒到很晚,很热闹。今年我们一切从简,业内的人聚一聚,商量对策。但是气氛仍然很热烈,会上挂了条幅:‘攻坚克难,共度难关;携手共进,重振雄风!’”
周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利润越来越薄。如果不开发更独特的产品,即使这次熬下来了,下次也难躲过。”
在温州打火机产业20多年历史上,曾经过两次较大洗牌。第一次洗牌,许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在过度竞争中被淘汰;第二次洗牌,遭遇欧盟CR法案,许多公司受影响。现在的大幅萎缩,是小小打火机经历的第三个“劫”。
作为会长的周大虎本人,就曾经被“洗”下去过。上世纪90年代,温州打火机公司最多时有3000多家,他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得不关门:不是他质量不过硬,而是要求太高。
“工人、技术人员都奔着钱多的厂去了,每天早晨一觉醒来,工厂里就少十几个人,最后没人了。”
结果,在工厂关门的日子里,他抓紧培训了大量新人,并因为一贯注重质量,得到海外客户的信赖。在3000多家打火机企业经过洗牌调整为几百家的过程中,“大虎”把自己塑造成为名牌。
周大虎说,每一次行业洗牌,好的公司都会坚持,最后脱颖而出。这次打火机行业面临的危机,他也相信真正好的一批企业能够笑到最后;只要坚持住,打火机行业会实现自我的提升。
潘武:做内贸,守着我的蓝海
“红海蓝海”已经被说滥了,但在焦点烟具董事长潘武身上,记者还是非常诚恳地用上了这两个字:蓝海。
首先,潘老板的打火机生意,90%左右是做内贸的。虽说当年没赶上赚老外钱的好时机,但现在一切的“美元贬值”、“反倾销”、“CR法案”、“337调查”也跟他无缘了。
从1995年开始,潘武基本就抱定自己的原则,踏踏实实占领内贸市场。现在他拥有自己的代理、直销网络,每年增长都比较稳定。
1999年,潘武发现了实现打火机销售的新门路:把打火机作为促销礼物,跟白酒捆绑销售。这一策略被持续执行到现在,成为他90%内贸收入的来源。
白酒客户可以继续拓展,那香烟厂商呢?其他生活、消费用品厂商呢?眼前的银山似乎堆得老高,不过潘武也有自己的忧虑。
“近年来原材料涨价很厉害,成本增加了,利润少了;还有,许多企业从外贸逐渐转内贸,成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搭着别的产业发展,存在‘靠天吃饭’的隐忧,万一哪天酒类行业出现问题,我们产品肯定也要受影响……”
今年,数量众多的同行纷纷倒下,潘老板无疑也高兴不起来。他的想法是:今年要炼内功,加强对市场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不惜一切代价做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