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人们,也在等待那场盛大的开幕
青川男孩浩浩:
奥运,会让我学会坚持到底,不怕吃苦。
何在美还住在帐篷里,和一个月前我在四川广元的安置点见到她时一样。不过用她的话说,条件已经比那时好了许多,当初是一个帐篷住四家人,如今,她,12岁的儿子浩浩,和一岁半的女儿静怡就在帐篷里安了一个小小的家。只是,孩子们的爸爸,再也不会出现。
她们原来的家,在青川县的马公乡,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彻底掩埋了整个村庄。如今,已经无法再回去的她们和另外三户人家被安置到了临近的剑阁县国光乡走马村。
土地还没有最后确定分下来,人还住在帐篷里,但何在美却和我说,就是这里了,这里就是新家——虽然,她们的所有家当,用一个大一点的背包就能全部带走。
12岁的儿子浩浩已经和村里的同龄孩子混熟,现在是暑假,等到9月份,浩浩就要上初一。现在的这个年纪,正是男孩子最好动的时候,天天奔进跑出,太阳再毒也不肯歇着。
我犹豫着问起,你知道奥运会吗?因为我记得何在美好像也只是初中毕业,以前全都住在农村里,去的最大的城市也不过是广元。
“知道嘛。”她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回答,只是,电话中的声音有些犹豫,“就是那个运动会,马上要在北京开。”其他的,她也并不知道太多,因为这些都是儿子告诉她的。
于是,我就想叫她把浩浩叫过来聊几句,于是,电话里传来了她大声呼喊儿子的声音……
过了几分钟,我再把电话拨过去,那边传来一个男孩子清脆的声音,“叔叔好。”其实,对于奥运会,孩子也并没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毕竟,山里的孩子接触到的各种信息绝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多。不过住在安置点的时候,当时来做志愿者的不少师范毕业生一直给浩浩他们讲奥运会的各种故事,所以,浩浩也知道刘翔,也知道姚明。
“你最希望奥运会上谁能得金牌?”
“中国运动员。”
“因为他们是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吗?”
“是,我们就可以升国旗,奏国歌。”
“你也肯定会唱国歌的吧。”
“是,我们小学当初升旗的时候也要唱的。”电话那边不知道为何犹豫了一下,“现在我们这个学校没有了……”
“你会从奥运会上学到什么?”我问了一个自己也觉得有点生硬的问题。
“要坚持到底,要不怕吃苦,要完全努力,才能获得最后胜利。”电话那头,却回答得很干脆。
这时候,妈妈何在美接过了电话,她告诉我,儿子其实已经懂事,知道学校没有了,也知道爸爸也没有了,虽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笑得很开心,但只要想到这些没有了的人和学校,难免会难过。
也许,奥运会就是治疗孩子们的一帖心药吧。
只是,浩浩到哪里去看到奥运会呢?家早已被掩埋了,几乎没有抢出什么东西来,更不要说电视。如今住在帐篷里,何在美的口袋里哪里还有余钱买这样的奢侈品。
“我们自己是肯定买不起电视了,虽然刚到这个村子不久,但儿子要看电视的时候,我会想办法带他到周围人家去看看的。”何在美在电话那头说。
货车司机文建军:
“我最关心中国男篮比赛”
7月3日,看到文建军的时候,他正倚在车子上招揽生意。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小伙子,在地震前是都江堰一家装潢公司的小老板。这场大地震,让他失业了,不得已转行成了货运驾驶员。“现在城里都是破房子,谁还会请人装修。”文建军无奈地说。那天,文建军刚好领了灾民证——成都市灾民救助卡。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下,“别小看这张卡,以后家里人到外地看病会很方便。”
说起这场大地震,文建军连说自己运气,当天,他正开车行驶在紫坪坝水为库。地震来了,他的车前车后,都坠落了两块巨大的山石,恰好他的车子没被砸中……
尽管历经磨难,但文建军显得十分乐观。作为年轻人,他对体育运动十分喜爱。我平时爱打篮球。
文建军最关心的还是奥运男篮比赛。“这次姚明、易建联、王治郅都回国家队参赛,中国队可以说是强手如林,不过,我觉得中国队进前八还是有难度,希望他们能创造奇迹。”
赤膊的汪建交:
“我喜欢看奥运新闻”
汪建交今年36岁,都江堰市玉堂镇三台村人。记者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赤着膊坐在帐篷里看电视。
他的新家由两个帐篷组成,一个自己搭的袖珍型彩色塑料布帐篷,这是他家的“厨房”,里面放着煤气瓶和锅灶,一日三餐就在这个窝棚里打理。紧挨着的是一个白色的帐篷,这是当地政府发的,也就是外界捐助的,比自己搭的大了不少。汪建交全家就住在这里。这个帐篷里有两张床,用老家里抢出的大衣柜一分为二,右边放了一台电视机,她的女儿正在坐在床上看电视。
现在,汪建交看得最多的电视节目就是奥运新闻。他家帐篷边上有一个小“锅盖”,这是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机一共能收三十多个台,到时奥运节目能看个够。”汪建交读初中的时候就喜欢田径,其它的项目不太喜欢。“奥运会是国家的大事,我们都很关心。我希望中国田径运动员能创造好的成绩。”汪建交的话语很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