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一篇题目为《国务院高层接踵造访“民企转型”提上日程》的长篇报道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报道云:有“民营企业风向标”之称的温州,显然已成了焦点(见新华网长三角频道2008年7月8日消息)。
说温州已成了焦点有着不争的事实。媒体报道,7月6日至7日,国务院有关领导来到温州,并先后视察了康奈、正泰、华峰、瑞立集团等民营企业。此前几天,商务部长陈德铭率领商务部调研团也在温州进行调研,并于7月3日召开了“浙江企业及行业协会商务形势座谈会”。更早时候的6月25日至7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领调研组到温州等地进行调研。此外,国税总局、银监会也先后派员到温州开展调研。
区区浙江一个地级市为何在短时间内牵动了如此多高层领导?从各路官员调研和媒体透露的信息分析,温州时下反映的情况称得上是时下中国地方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晴雨表。
那么,一直成为全国民企领头羊的温州出现了什么新问题?数据显示:1-4月,温州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01.47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却比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而1-5月份出口增幅同比回落7.26个百分点。这只是报表上的数字,而实际情况是,当地行业协会负责人透露,工业利润同比已经差太多了,有2成左右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些企业老板更直言不讳:目前“有货不敢接,做了就亏了”。
为何温州企业也出现“士气低落”的状态?对此,经过实地考察,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原材料涨价,物价上涨呈必然趋势;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因素。应该说,上述诊脉不无道理。在笔者生活的南方小市也有同感。诸多中小企业显得步履维艰。
诚然,温州民企出现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解决民企的困难就需要主客观共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种种原因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恐怕具有雪中送炭的意义。
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什么?从温州等地情况而言,民企需要解决融资难问题。时下,贷款难,利息高,抵押物现在只能贷到5折,一些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搭车销基金等理财产品制约了企业融资。另外,近些年,不少地方企业税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难以支撑;此外,还有数不清的赞助项目经常光顾中小企业,成为困扰企业的一把枷锁。可见,政府扶持企业,关键是帮助企业减负,创造宽松经营环境。
应该说,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发展企业成功之经,为何在时下,一些地方就忘记了呢?分析个中之因,有一个现象似乎很普遍,这就是某些地方的财政税收每年总得以两位数递增,在某些官员心目中,财税没有大幅递增似乎就显示不了为官政绩。为着财税大幅递增,不少地方就层层向下分解,逐个企业进行“追税”、“加税”。可见,要使中小企业创造宽松环境,需要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用务实的观点去分析税源,指导税收。令人欣慰的是,浙江省发改委官员近日发出“如果中央出台减税政策可能有难度,我建议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对此声音,众多企业在翘首以待。
温州又成经济焦点格外令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