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历史的古钟楼同怀堂
浙江在线07月10日讯
220年的古香樟,98年的红砖房,72年的老钟楼,一年又一年的琅琅书声……杭州六和塔边的秦望山上,一幢幢红砖房在郁郁葱葱中百年如一日,这里就是有着163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100多年的钱塘江大潮滚滚,这个浸满书香的学府愈发有魅力,不过因为年久失修,许多角落也出现了小瑕疵。下个月起,这所老校园将迎来首次大“手术”。
校园建筑国内罕见留下多处名人足迹
历史上,之江大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13所高等学校之一,如今保存完好的,仅剩之江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两所。同时,之江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批由国外建筑师主持设计的中国高等学校校园。
昨天,记者从静谧的秦望山脚下上山,绕过一段曲折的公路,一块泛白的旧石板上,依稀写着“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几个字。
校园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绿色中,掩藏着20多座低矮的老砖房。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红色的古钟楼首先映入眼帘。据说,顶上的大钟已经走过了72年,此刻依然敬业地记录着分秒。
钟楼里,满是岁月的沉淀——朱红色的木楼梯踩上去微微作响,窗户的式样是老底子的木框结构,楼道里暗沉沉的,仿佛容不得一点嘈杂。一片寂静中,飘来一段悠扬的钢琴曲,原来是大钟的报时声。
钟楼又名同怀堂,是之江大学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它是由《申报》创始人史量才出资建造的。70多年前,他的儿子史咏赓曾在这里就读。
校园里不少建筑留下了当时名人的足迹——比如山顶的独立洋楼“下红房”曾是司徒雷登的居所。1904年,司徒雷登在美国读完大学重返杭州传教办学时,曾经参与建立育英书院。1947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他来校参观时,对这里的优美环境和景色赞不绝口。
钟楼、经济学馆、慎思堂、科学馆、图书馆、都克堂、健身房、游泳池……据介绍,之江大学的建造很独特,利用地形地貌,将各个建筑物按照功能和布局分散于山林之中,建筑风格糅合东西方近代建筑特色。
此外,亭亭如盖的参天大树也是校园历史的重要见证。根据杭州市园林局的统计,校园里共有16种181棵特大林木,其中3棵古香樟树已经被认定为古树名木,树龄分别为220年、170年和170年。
“国保”修缮处处小心一切要修旧如旧
美人迟暮,这个几近美仑美奂的校园,在百余年风雨洗刷之后,终究显现了一些疲态。昨天,浙江大学房地产管理处副处长朱征告诉记者,去年底浙大光华法学院搬迁进入后,不少原本空置的楼房都被陆续使用,因此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目前,修缮工程将进入招投标阶段,如果顺利,首期7幢房子的修缮将从下月开始。
“校园总体保存得比较完好,但因为山上潮湿,楼房又都是砖木结构,木地板之类的损毁比较严重,尤其是白蚁腐蚀很严重。”朱处长说。
比如说与钟楼遥相呼应的主楼慎思堂。它有一段辉煌的历史——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先生曾来之江大学视察,并在慎思堂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而昨天,记者看到这里大门紧闭,几根纯白的石柱支撑着门面,一块木牌上警示着“正在维修中请勿入”。从布满灰尘的窗户外向内张望,是一番寂寥的景象——墙面上白漆开始剥落,门厅的木地板几乎没了原色,几块已损毁的木板被挪到了一边,露出空荡荡的架空层。
朱处长告诉记者,因为之江校区是“国保”,它的维修就与一般校园不同。“一般校园敲敲打打没问题,这里却处处都要小心”。比如说,一切都要“修旧如旧”——楼房的外立面要完全依历史原貌修缮,室内的原有格局也不得改变。尤其是建筑上的特色之处,如室内门厅原有的古典柱式格局和石膏天花都要保持老样子。
按照目前计划,首期修缮工程将于明年结束。
●新闻助读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前身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宁波的崇信义塾。1867年学校迁入杭州,改称育英书院。1911年,秦望山校园正式建成,学校因钱塘江之旧称改名为之江大学堂,1928年正式改名为“之江大学”。1952年夏,之江大学旧址划归浙江大学使用管理。从此,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教会学校——之江大学成为一个历史名词。2007年9月,这里成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所在地。